第四卷帝國東升第一百零五章北京城
阿列克謝?米哈伊洛維奇死訊傳到莫斯科後,大臣們擁戴他與前妻子的長子費奧爾多為羅曼諾夫家族的第三位沙皇,草草舉行過儀式後,新沙皇帶著他的大臣們撤出了莫斯科,新沙皇撤出莫斯科的第三日,拉辛的隊伍進入了不設防的莫斯科,在眾多部下擁戴下,拉辛宣布自己成為俄國沙皇,俄羅斯進入雙皇時代。
大明收到阿列克謝?米哈伊洛維奇死訊時,已是弘光二十八年的七月份,皇帝正在北京紫禁城,這還是皇帝自攻取北京之後,第二次入住紫禁城。
兩京鐵路已在去年開通,這使得從南京到北京的路程大為縮短,由原來的數月變為隻有兩,大大方便了皇帝的出行,從收複京城後,皇帝就一直沒有再來北方,眼下大明太平無事,皇帝自然動了遊興。
數十年沒有皇帝的北京城,仿佛王氣散盡,盡管離滿人撤出京城已過二十餘年,北京城的人口也恢複到五十萬之多,在北方依然是第一大城,隻是比起大明都城的繁華,不可同日而言。
盡管北京依然是南北貨物交流的心,隻是沒有數十萬軍隊的駐紮,沒有了皇室嬪妃,少了數十萬消費群體,又怎麼可能象以前一樣繁榮。
皇帝的到來,得到城內百姓的熱烈歡迎,作為北京城的居民,當然希望北京能夠重新成為大明的府,恢複以前繁華的局麵。
紫禁城作為大明皇城達二百餘年,已然是大明都城的象征,從收複之日起,工部就一直撥款進行維護,如今燒毀的太和殿已經重新修好,其餘地方也修葺一新,整個紫禁城顯得美輪美奐。
盡管南京的皇宮幾經改造,隻是無論從麵積還是外觀壯麗,南京皇宮都無法和紫禁城相比,在紫禁城住了十餘,王福都有一點舍不得離開。
紫禁城到底是不能長住,當初成祖將都城從南京遷到北京,除了因為北京是他早先的封地外,更多是為了保持對蒙古人的軍事壓力,如今事過境遷,無論是蒙古還是女真,都已成為過眼雲煙,整個西伯利亞都成為大明囊之物,王福自然沒有必要再將都城從南京搬回來。
在北京再待上數,王福的車駕就要斷續北巡,皇帝出京當然不隻是出來遊玩,更多的是為了解地方詳情,安撫地方,今驟然聽到沙皇死訊,心不由有些唏唏。
盡管王福對俄羅斯曆史並不是太了解,但知道如果沒有大明賣給拉辛這麼多武器,沙皇絕不會死於農民軍手。
“沙皇陛下,朕可並沒有想你死在叛軍手,隻是你實在太不心了,也罷,朕就給你兒子一點補償吧。”
皇帝心自語道,向旁邊侍立一邊的翰林院侍讀董納道:“傳旨,讓軍器局減少與拉辛的武器交易。”
“臣遵旨。”董納連忙回道。
董納是弘光二十二年進士科第一名,大明的科考已經廢除了八股,改為專科考試加策論,為了降低士子對廢除八股的不滿,進士一科仍然保留,甚至錄取比例並沒有降低,三年一考,每考取士子二百餘名,而其餘專科則每年一考,每次取士多達千餘名甚至數千名。
隻所以取士如此之多,一是因為官學士子增長,二是官職的增長,大明以前官員不下縣,如今官設製到鄉一級,單此一項,官員比之以前陡增十倍之多,朝廷需要錄用的人自然也需十倍。
隻是在讀書人當,進士一科的第一名依然和原先狀元無異,清貴無比,王福也不想將以前的規矩打破,默認了這條事實,畢竟他是皇帝,是各種規矩最大的得利者。
董納進入官場,六年間就做到了正六品,而且出現在皇帝身邊,與他進士科第一名的身份秘不可分,許多同年,尤其是出自雜科的同年,多數還在八品位置上,少數幾名撥尖者亦不過從七品而已。
董納很快按照皇帝的意思擬好了旨意,狀元不愧是狀元,一手字寫得工整漂亮,王福看得滿意,蓋上印璽,自有內侍將其拿出電報房,用電報快出,這份聖旨最後還是會交到當事人手,隻是那時早過了期限。
沙皇的死讓王福感覺到幾分傷感,幾千來來,農民曆來是最受壓迫的人群,但一旦被壓迫的忍無可忍時,爆出來的力量足可以改換地,埋葬一個輝煌的王朝。國的漢唐莫不如此,如果沒有自己,大明亦是埋葬在農民起義之下,滿清隻不過撿了一個便宜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