嬋娟按住輕跳的眼瞼,灶膛裏火苗燒得很旺不需要添柴。
“娟兒,把小灶燒起來。”姚氏端著裝雞塊的木盆顛吧幾下,咂咂嘴惋惜道:“眉兒真是沒口福。”
張翠花眉毛動了動,不滿抬頭,“咋,小姚氏又回了姚家溝?”
姚氏應道:“是哩,我那弟妹這些日子不爽利,咱兩個村這麼近,我尋思時常回去看看也好。”她挖了一坨豬肉放鍋裏,又把薑片放進去炸,張翠花眉毛動了動,滿臉心疼的看著鍋的方向。
這是心疼豬油還是不滿二嫂回娘家?
捏住她的手,嬋娟笑嘻嘻道:“這兒烤人的很,阿奶,咱看雞仔去?”
張翠花瞥她一眼起身往外走,“給她留點。”這話不知對誰說的,姚氏拿木鏟的手不停在鍋裏翻動,身子卻扭過來盯著張翠花方向。
“二伯娘,阿奶讓你給二嫂留些。”
嬋娟清脆聲響過,兩人挽著手走出灶房,姚氏愣住,任由手中木鏟掉落在地,要知道這個家裏隻給公公和娟兒留飯,其他人趕不上頓就餓著等下頓,包括她男人。
姚氏接過曾氏衝洗好的木鏟,相視一眼繼續翻炒雞肉,百種滋味兒在心頭。
三叉村起苗了,天邊剛剛見白,田邊男的女的聚滿了人。
“起棚!”
裏正一聲令下,男人們扯著油布往一邊拉開,這頗具儀式感的一幕是裏正決定的,他說這樣能讓大家更團結,嬋娟不知道有沒有更團結,反正氣氛很是肅穆,眾人鼻息凝神都在等待最後一刻的歡呼。
“真綠啊!”
“秧苗啊,長這麼大了!”
“真的成了!”
綠油油的秧苗在田裏緊緊挨著,被晨風吹得左搖右擺的偏著腦袋,煞是動人...隻要不下雨,每天都有人把油布揭開,見過這一幕的村人不少,可這一刻大多人紅了眼眶。
拔秧的都是壯勞力,他們卷起褲腿露著胳膊踩在泥漿裏,天色漸亮,笑容燦爛的臉在陽光下更是耀眼...有牛車來了!
“都仔細些,不要把根拔斷了。”
裏正挨個挨個的田邊巡視,時不時吆喝兩句,看到牛車前麵的高頭大馬,忙步子飛快迎上去躬身問好,“差爺好,差爺好!”
“裏正好啊。”來人跳下馬,捏著裏正的手拉了一把,“裏正如今在費大人麵前都能掛上號,我就是縣衙小小書吏可當不起這麼大禮。”
裏正眼珠一轉,書吏?
“書吏大人好,這裏亂糟糟的,要不家裏奉茶?”
“我姓林,茶就不用了,把大人交代的差事辦好要緊,讓他們裝車吧。”林書吏對著身後人揮手,回頭又問裏正,“聽聞你們村有個宋秀才,不知在不在家?”
裏正垂首答:“在的在的,書吏大人請到家中奉茶,這就讓人去請。”
哎,這是來摘桃子的。
裏正心裏歎氣,卻是無可奈何,他隻是個小小的裏正,縱使為知安抱不平也不能做什麼,想到此他招來自己小孫子,“去宋秀才家,說林書吏有請。”完了又悄悄囑咐他去宋知安家一趟。
走了幾步,偏頭見嬋娟站在田坎上,這妮子...也是可惜。
嬋娟絲毫不知自己被人算計,她正和大哥嬋柏一起勸劉氏呢,拔秧苗二十文一天,別看工錢高,得從早到晚的扛著腰,累人的很。劉氏想掙銀子,嬋柏不讓...兩人在田間就堵上了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