晌午時分,家家戶戶被通知來村口,大多村人不知來幹什麼,都盯著空曠泥路翹首以待。
“阿奶,你見過咱們縣令沒?”人群裏,嬋娟挽著張翠花胳膊。
“咋沒見過。”張翠花眼眸亮晶晶回憶,“我跟你爺爺剛成親那會兒,他領我去縣城買花布,縣太爺騎著高頭大馬頭上戴小帽子,年輕著哩。”邊說還邊笑,跟十七八的懷春少女似的。
小帽子又是個啥?
“娟娟兒,裏正家小子說有貴人來,是不是縣令呀?”
嬋娟看了自家爺爺一眼,趴在張翠花肩上悄悄說:“是縣令,可不是你說的那個縣令。”
“咋就不是了,他那麼好的人。”張翠花眼中閃過失落,複又亮起,“是不是升官,去京裏做大官啦?”
這還真不知道,說不定早就犯事被砍頭或者調別處去了,嬋娟還是點頭附和,“是吧,阿奶也說那麼好的人,肯定是要做大官的呀。”
“他在馬上那一回頭看呆了多少人。”她埋怨道:“你爺爺非拉著我趕回來的牛車,要不然還能多看會兒。坐在牛車上我就想啊,要是生個兒子也能這麼出息多好。”她深深歎了口氣,“可惜兒子孫子都不頂用,宋文青那小子倒是...哎,奶就沒那個命啊。”
“不還有重孫子嘛,我看冒冒就挺機靈的。”
張翠花看了眼坐在大伯肩上的小蘿卜頭,懷疑問:“真的成嗎?整日跟小毛兒,虎子他們瘋玩,還能進學?”
原先也想過讓嬋冒冒去讀書,可家裏一直沒有進項便就作罷,這下提起嬋娟是越想越覺得可行,現在的雞蛋除了家裏吃的,每次去鎮上趕集都能賣百來個。
五天一個大集就能收入200文,一個月也是600文。
鎮上私塾一年是二兩銀子,拜師禮、筆墨紙硯這些加下來也超不過二兩,以嬋家現在的情況養個小書生完全沒問題。
“阿奶,小毛兒跟著裏正識字呢,來年9歲就要送去鎮上私塾的,不如讓裏正也給冒冒開蒙,以後跟著小毛兒一起去鎮上,也好作伴。”張翠花還在猶豫,嬋娟又道:“六哥喜歡李妙。”
“啥?裏正家的李妙?”
她驚的眼珠子往外瞪,嘴巴張張合合終是歎息一聲,“裏正家那是啥條件,咱家是啥條件!柳氏早就露過口風,李妙不嫁鎮上就嫁回娘家,臭小子不讓人省心!”
“咱家條件咋啦,咱家住的可是村裏唯一的瓦房,多少人羨慕!”
嬋娟不知李妙的娘還有這個打算,柳氏是柳樹溝大姓,一個村除了劉姓,其他都是沾親帶故的柳家人,裏正也姓柳,大環境下嫁回娘家也是不錯的選擇,有外公外婆舅舅照看,日子不會差。
那嬋林咋辦?
張翠花抿抿嘴,慈愛的撫過她的頭發,“這都是娟娟兒的福氣。”
什麼福氣不福氣的,嬋娟相信事在人為。
“阿奶,你看啊,咱讓冒冒跟著裏正開蒙,拉近關係再去替六哥說親,李家還是裏正和梁阿婆做主...”
“哎喲喂,馬...馬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