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瘋病
連著半個月太子恍恍惚惚,他至今不敢相信那日聽到的是真的,該不是沒睡醒人還在夢裏吧?皇阿瑪說想禪位給他?連期限都給了?
瞧他那傻樣就知道受的刺激不小,康熙本來沒想說啥,心道老二覺得難以置信也沒錯,這事換做是誰怕是都想不到。從來隻有做兒子的想逼老子退位,沒聽說做爹的急急吼吼想當太上皇!多善解人意多好的爹呢!
康熙在心裏猛誇了自己一波,之後敲打太子讓他別整日夢遊。這個冬天整個黃河以北都遭了雪災,既有時間胡思亂想不如為朝廷出點力,想法子應對可能還會持續幾個月的災情。
如今才十一月中,按照正常來說開春也是兩個月後,就按兩個月算,照目前這態勢得凍死多少人?
胤礽跟著就一個激靈,的確,眼下不是考慮其他的時候,鵝毛大雪來勢洶洶,一下就是好些天,像是準備一口氣下個無休無止,在這樣見鬼的天氣下,就連他們穿棉襖披大麾的都感覺冷,民間還有僅著單衣或者夾衣過冬的,更多的人家哪怕有襖子也穿了不知道多少年,裏頭棉花全結塊兒了,壓根不暖和……照這樣看來,能安穩熬過這一冬的有幾人?
這種氣候下,哪怕不丟命,凍傷也得有十之七八,朝廷怎麼才能降低這個比例?
頭年的旱災和疫病都沒這麼糟心,凍起來輕易就要死人的,遠了不說,京中已經哎喲連天了,都指著朝廷發棉發炭呢?
棉花和炭塊不像糧食,這兩樣,哪怕朝廷有儲備,量也沒那麼大,再者說他們儲備的多是給貴人用的上等品,咋可能拿來賑災?衙門倒是發下文書,物價至多翻一倍,翻兩倍的抄家,翻三倍的流放,三倍以上直接砍頭……這舉措稍稍緩和了尖銳的矛盾,縱使開鋪子賣炭的商戶都瞄著最高限度一倍去,這樣的價錢百姓勉強還能接受。
北邊發生雪災不是稀罕事,嚴重成這樣那就稱得上罕見了。胤禟回府之後還說呢,他手裏有些閑錢,卻不敢起頭施炭,就怕領到的反復排隊,沒領到的直接擠上前來哄搶,施粥多半不討好,施炭能好到哪兒去?
你白送給他,他隻會說你的錢是魚肉百姓來的,你還是天潢貴胄出身,堂堂皇阿哥體恤百姓理所應當。
拿了嫌不夠,恨不得沖進門去搶光你家!
胤禟是慫,他不敢做這個出頭鳥,不敢讓人知道府上儲備挺多。
聽他這話,寶珠感覺他還是想為朝廷做點什麼,不敢直接開門施炭,還有其他辦法,或者起頭給戶部捐錢?
“假使雪災隻發生在黃河以北,爺可以給戶部捐錢,讓戶部從南邊統一買炭,送去北邊各大城鎮救災。”想也知道,要是朝廷不出麵,自有商戶低價買進高價售出發民難財,不若讓達官貴人以及京中富戶捐錢,雖然買回來的炭不足以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也總能救下一些人,至於其他措施就得主管民生的戶部官員來擬,同心協力的話,哪怕遇到再大的困境總是能過去的。
寶珠簡單提了一嘴,胤禟想想是這麼回事,不過籌集善款這事得太子或者四哥出麵,而他來做這個積極捧場的。
胤禟並不太心疼錢,饕餮府開了幾年,他最不缺錢,也是托饕餮府的福,他比誰都瞭解各家各院的情況,誰是真有錢揮霍,誰又是咬牙充胖子,他心裏門清。
胤禟本來想同太子分說,又恐怕太子拉不下臉做這種得罪人的事,就同寶珠打了個招呼,披上羊皮大麾往隔壁的隔壁去了。
四貝勒人在府上,他正同幕僚商議,就聽見蘇培盛稟報說九貝勒求見。胤禛擺手讓幕僚退開,去前院親自迎接胤禟。要是平時,老九篤定享受不了這個待遇,今時不同往日,胤禛心道他平常鬼主意就不少,說不準真有辦法,過去兩年,好多次陷入困境都是受胤禟啟發打開局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