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金從少年時,就以孝順、好學、有德行聞名鄉裏。
當年楚金和兄長越石一同參加鄉貢進士考試,兄弟二人都可入圍。
但當年,州裏選取鄉貢進士,也有個不成文的“潛規則”。
同族之中隻取文章最優之一人。
雖然楚金和越石兄的文章都寫得遠優於那些豪門子弟,但州主考官必須在兄弟中選擇一人入選。
當時,州主考官打算隻舉薦出楚金,而放棄越石兄。
“兄弟倆都寫得不錯,但到底還是弟弟的文筆和見識略勝一籌。”
州主考官的最終決定還沒公布之前,考生之間就已經傳出消息來。
所以說在這個人世間,根本就是沒什麼秘密可言的。
楚金聽說後,堅持認為應該按照年齡和才能來推薦。
即使楚金的文章寫得比越石兄好,楚金仍然謙虛地認為越石兄比自己年長,見識和才能自然是高過自己。
楚金寧願自己落榜,也要讓越石兄得到機會。
“兄友弟恭,張楚金德才兼備啊,正是我大唐朝堂之上不可或缺的棟梁之材。”
楚金的這個讓賢之舉,得到了當時州都督李勣的讚賞。
最終,楚金和越石兄,張門兩個兒子,都同時被推薦為鄉貢進士。
張府同時收到兩份喜報,雙喜臨門,兩個兒子同批得中鄉貢進士,在鄉裏州間被稱頌了許久。
仕途上本來就看重清譽,楚金的仕途生涯從鄉貢進士開始就開了個好頭。
楚金做了我牡丹韋家的女婿後,銀錢、家用這些俗事自是不用再掛在心上。
楚金可以一心做好學問,當好差,何況他當差的地方還是清水衙門的刑部比部司。
所以楚金撰寫的那部《紳誡》裏全是箴言或警句,就是要教導被世俗蒙蔽雙眼的人修身養性、為人處世。
楚金想要通過簡練的語言,傳達了他自己對人生、道德的見解,向後世傳達教誨。
科班出身、學問了得、仕途順遂、妻賢子孝,如今楚金和我已經做了公婆,楚金位居刑部侍郎高職。
爹娘對楚金這個女婿極為滿意,不僅僅是因為楚金的人品。
更是因為楚金在刑部的職位,和我們韋家做生意的人,再也沒有敢拖欠貨款的人了。
“到底是朝中有人好辦事啊!”
“有個在刑部當大官的姑爺,咱們都不用催,人家就把尾款交過來了。”
“嬌娘當初沒有白等,沒看走眼啊!”
商人出身的爹,背著下人的時候,會這樣和娘親感歎。
娘親的心裏,卻隱隱約約記得我三日回門時提到的那個包含一生長度的夢。
“現在看兩個人的日子還是好的,嬌娘這輩子,前半段算是平安。”
“但人這輩子,總要一生都順遂才是好。”
“咱們兩口子是快過到頭的人了,總希望閉眼睛之前,不要看到什麼禍事....”
娘親的絮絮叨叨、叨叨念念總會被爹的嗬斥給打斷。
所以爹直到他生命的最後一刻,都不知道我已經提前預知了一生的走向。
當然,娘親也不會讓爹知道,因為如果爹提前知道了這些,爹必會做些預防。
憑借著爹多年的生意頭腦和商人的油滑,如何會讓周興害了楚金!
我以為憑借著我在楚金身邊的小心謹慎,軟言規勸,就可以改變楚金命運的走向。
我把夢告訴了娘親,隻是作為小女兒和娘親說的女人家的私房話。
我卻沒有把夢告訴爹,沒有尋求助力,尋找我身後最有資源和能力改變現狀的人。
這是我的愚蠢,我太傻、太天真了。
我不知道,有些有信念、有堅持的人,是知其不可而為之的。
有些讀書讀傻了,以為一定要身體力行、知行合一的人,是不懂得變通和周旋的。
像楚金這樣的人,在刑部比部司的時候,人職匹配,是恰當的。
因為比部司做的,就是監督其他官員的貪腐,要的就是自己行得正,不被人抓到把柄。
但當楚金升到刑部侍郎,作為刑部尚書的副手,在刑部尚書不在時主管刑部運作時,就略有吃力了。
楚金隻適合獨善其身、單兵作戰、身先士卒、鞠躬盡瘁、死而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