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的中書令岑文本,是個什麼人?
岑文本,字景仁,南陽棘陽人。
西梁吏部尚書岑善方之孫,隋朝虞部侍郎岑之象之子,李淵上台後,他也謀了一個本朝宰相的職位。
岑文本博通經史,善於文詞,聰慧敏捷。
據說十四歲時就以為父申冤而揚名, 時任司隸命其作《蓮花賦》,岑文本一揮而就。
《蓮花賦》受到讚賞,岑文本之父,岑之象的冤情也得以昭雪。
岑文本通經史,善文辭,工書法。
朝廷上圍在岑文本身邊捧臭腳的,總是要向岑文本求字,然後再奉上不菲的“潤筆”費。
然後這些馬屁精還要花大價錢,把岑文本的字裝裱起來,掛在廳堂上。
還有一些人會投岑文本所好的,買一些岑文本稀罕的物件去賣好。
比如,岑文本喜歡的珍稀的字帖孤本,岑文本喜歡的金石,特別是各種造型奇特的石頭。
岑文本喜歡石頭,這是朝中大臣們都知道的。
俗話說,人不可無好,無好不可交也。
但官員,尤其是高位的官員,有了“好”,就好被圍而化之。
何況岑文本的“好”還好得的還那麼明顯,自然給了那些想要溜須拍馬的人一個明晃晃的指示牌。
現在朝中都知道,要想結交岑文本,走岑文本這條路線,有兩條捷徑。
要麼去重金“求”一幅岑文本的字,要麼去岑文本府上敬獻奇石。
江州本就有廬山,是個群山叢立之地,隻要發動民夫、甚至兵勇,漫山遍野的人力鋪撒出去。
還有江州的那些富甲人家搜刮一下,總能找到一塊“奇石”。
果然,三日之內,就有多塊所謂的“奇石”被送到了我的參軍府大廳。
有色漆黑帶有花紋靈璧石,敲擊的時候,能發出悅耳如鍾鳴般的聲音。
有淺灰微綠、灰赭色調,古色古香,通體遍布小龜裂紋,表皮帶著凹凸不平\"鱷魚皮\"狀結構軒轅石。
有戈壁瑪瑙、雲錦石、三江石、清江石、雨花石這些各式各樣的石頭。
我最終選擇了一塊帶著孔眼,以“瘦、透、露”著名的太湖石。
太湖石料想在岑文本眼裏,是司空見慣了的,但這塊太湖石真真正正是一塊“奇石”。
第一個奇處就是這塊太湖石身上的孔眼,是和擁有這塊太湖石主人的壽數一樣的。
隨著太湖石主人壽數的增加,每過一年,就會在這個太湖石上增加一個孔眼。
而當更換了一個主人後,這塊太湖石還會自動把孔眼調整與主人壽數一致。
第二個奇處就是若遇陰天下雨之時,就會自動從太湖石的孔眼中冒出一團團的小雲霧。
甚至沒有天上降下來的雨水,就是用茶壺從太湖石頂端澆淋下去,也能看到一點點小雲霧冒出來。
“這樣的石頭,岑宰相肯定沒見過,就選這塊吧!”
我讓人把這塊奇石裝在一個精美的金絲楠木箱子裏,護送著連夜跋涉,穿越了一個州府,去岑文本府上拜會。
果不出我所料,最初,岑文本對這塊石頭不以為意。
但當我展示了這塊石頭的奇妙之處之後,岑文本的眼睛一亮。
“岑文本他想要這塊石頭,這就好辦了!”
“我又不要他辦很難的事,我隻要他告訴我隱語的意思。”
我在心裏暗暗揣度著怎麼開口,不想岑文本到底聰明,根本無需我再多廢話,已經直接開始跟我打明牌了。
到底還是聰明人,和聰明人交流很省力,無需讓人多費口舌。
岑文本想要這塊奇石,已經開始跟我進行等價交換了。
“聽說參軍大人得了一個奇謎,就像這塊奇石一樣,一直未能破解?”
“可不是,白鹿社人人都道岑中書乃當世大儒,能解其中三句,今日特來聆聽教誨。”
我接球,然後再把球傳給岑文本,望著岑文本的眼睛等待他的下文。
“嗬嗬,參軍大人這塊石頭著實可愛,這人若有好,就總想著要搜羅全了。”
“我那博古架上,什麼名貴的石頭沒有,倒還就沒有這種能自己噴出雲霧的石頭來。”
我看岑文本拿腔拿調,“今日帶來,自然是孝敬給岑中書的。”
“寶劍贈英雄,紅粉送佳人,奇石理所應當要送給岑中書。”
“下官不才,想以岑中書之才,不可能隻知三句,定是謙辭,在下被人出了謎題,實在好奇,請岑中書指點一二。”
岑文本看了看那已經冒完了小雲霧的太湖石,用手摸了摸,點了點頭。
“參軍可知道龍骨是可以入藥救命的?” 岑文本問。
“龍骨?”
那些刻了鬼畫符一樣,扭扭曲曲符號的龜甲和磨成薄片的獸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