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素首先當然是一個戰神,可以說楊堅若是少了楊素,隋朝開國的局麵必然不會如此輕易成功,楊素的成長之路是伴隨著軍功和隋帝國一起成長的。據說後來的《楊家將》,其原型就是楊素一家,顯然,如果這是真的話,我們真該誇誇走狗文人“張冠李戴”之能事了。——《楊家將》裏邊的楊家是為了抗擊外族而存在的,但楊素的民族成分則是“鮮卑”。
楊素當然也是一個能伺機取勝和工於心計的弄臣。據《隋書》記載,他與皇後一起,進行了一係列消滅其他王子和舉晉王楊廣為太子的陰謀,他參與了加速楊堅之死和阻撓楊堅重立前皇太子以代替楊廣這一為時已晚的企圖的秘密陰謀。盡管楊素以前侵吞公款和濫用勞力,他仍被委以在洛陽興建新都之重任,隻是後來楊素的結局似乎也並不完美,這大概也是他兒子楊玄感戰亂的厚積薄發吧?
但如果曆史隻是如同《世說新語》一般的筆記體小說,那麼楊素絕對算是一個個性鮮明,有林下之風的偉丈夫。“牛角掛書”說的是李密的好學不倦,但也說明了楊素的識人之明。“破鏡重圓”則說明了楊素的戰功,hao色,以及成人之美。
還有一個“成人之美”的典故,說的是李德林之子李百藥,少年倜儻,看上了楊素的一個chong妾。竟夜入楊宅,與楊素的chong妾幽會私通。結果東窗事發,被楊素逮個正著。楊素惱羞成怒,欲治李百藥死罪。當李百藥被推上來時,他發現李百藥是個“年未二十,儀神雋秀”的英俊少年郎,不禁惜才之情頓起,動了惻隱之心說:“聞汝善為文,可作詩自敘,稱吾意當免汝死。”李百藥生死關頭,才思忽至,一氣嗬成,當即成文。楊素看完,表情欣然,當場把愛妾賜給李百藥為妻,“並資從數十萬”。後來楊素竟又奏請隋文帝,授李百藥為尚書禮部員外郎。李百藥財色兼收,而且還因此當了官,成為一時佳話。這個典故中的楊素,豁達之心比“韓壽偷香”中的賈充真是有過之而無不及了。不過,“韓壽偷香”似乎是“西廂記”裏錯用的典故,因為偷香的正是與韓壽相好的賈午;這筆法後來被曹雪芹借用,在小說人物對話中來了句“是幾時孟光接了梁鴻案”,事實卻是孟光舉案齊眉而梁鴻接案才對。
也許真是楊素太老了,也許李家的漢子挖楊家的牆角成了一種宿命?因為“成人之美”的故事第三次很快又在楊老身上發生了,這次與被他扶著床ta說“卿終當坐此”的李靖有關。我們當然無數次地聽說過這個“紅拂夜奔”的故事,並且無數次讚歎兩人的眼光和胸懷,畢竟李靖能容紅拂,但一千年以後的柳湘蓮竟容不下尤三姐,當然,那也隻是小說,不過是作者曹雪芹的假設。——紅拂是一個樂伎,“肌膚儀狀、言詞氣佳”幾近天人,她也如楊素一般有見識,識英雄。趁李靖再次拜訪楊素之機,與他相約私奔了,楊素非但不追究此事,反而推薦李靖出任長安縣功曹……
“發什麼呆呢?快上車罷,要到皇城了,可以走快些了。”青荇喊著胖子,胖子思緒千裏,沒能在馬車的移動中爬上來,但腳下也並不慢。
“不管了,不管了,做一天和尚撞好一天的鍾罷?”自言自語地一笑,車夫拉住了馬,馬車一沉,胖子已經在車上了。
“和尚還撞什麼鍾的?那要那些小僧小沙彌何用?”車夫也笑了,仿佛看到一個呆子。人為什麼會發笑?——是因為優越感,並不能說是嘲笑,但是優越感會使人愉悅和感到比別人聰明厲害。比如看搞笑電影,看到那些人做著蠢事說著蠢話,表現得荒誕怪異,觀眾們就會有優越感,就會哈哈大笑地取樂一番。
“啊?”胖子再一次發現了自己的失言,才深切體會到了林黛玉進賈府的不敢多說一句話不敢多走一步路的心情了。大概這個時候的和尚,還是屬於僧人裏邊的高級職稱,卻不知道他們吃不吃肉,會不會給失足婦女開光,會不會開著寶馬車陪著貴婦人去湖邊釣魚呢?
胡思亂想之間,車馬卻停了下來。楊二自然是要進東宮的,但先要把胖子安排了,卻是安業裏的一所宅子,在朱雀大街的中間位置,離東西市和皇城正南門的直線距離差不多一樣遠。
又有三五個仆役,其中包括了青荇,還有一個小廝名喚“九兒”的。約定了兩天後胖子去太子府的後門聽差,這兩日自然是要熟悉長安城了,好在,九兒是個伶俐的孩子,胖子有什麼出行計劃或是要買辦什麼物品,隻要交給他就行了。
胖子習慣性說了幾句“謝謝”,於是尚德便追上了前麵的車馬,護著主子向前行去。
胖子回到了這個名義上的家,第一個念頭便是要把向日葵的種子種下去,無奈此時已是夏天,或許有三季四季的水稻,但向日葵卻不知到時能不能向日。顯然,種向日葵不靠譜。但楊二靠譜嗎?他憑什麼看上自己?難道憑著自己算出幾道數學題就斷定自己精於算計?還是因為那張沒完成的素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