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向日人生(1 / 2)

胖子論完茶,自然是聽他們談經論道。

這次胖子倒學了乖,把出風頭的機會都讓給了楊二兄妹。除了胖子,其餘三人都算是出身於信佛的家庭,對於佛經佛典,也算是家學淵源了,而胖子腦中,也有許多典故,但為了補償剛才自己的喧賓奪主,此時也隻好裝成對於佛教一竅不通來了,隻是他們每有妙論時,用手輕叩桌案,以示受了當頭棒喝,有醍醐灌頂之妙。

畢竟,佛教不是胖子的信仰,所以對於佛教的狂熱也就隻能假裝,一如某個唯物主義戰士手臂上紋了個十字架,所不同的是,胖子獲得了他們三人的認同,而那個紋了十字架的羽毛球冠軍卻兩邊不投好。這也大抵可以看出,“人心不古”實在是空穴來風,古人還是比較淳樸的,而一千四百年以後,則到處可見陰謀論者。

陰雲四垂,幾人也漸漸覺得有些寒了,原來卻是到了小食的時辰,楊二兄妹便起身向主人告辭。

楊般若像是極高興的樣子,各人都送了一小罐茶葉,又示意胖子,想要折梅,隻管自己動手,但憑所好;胖子心中感激,點了點頭便走向了那幾株盛開的紅梅,折梅之時還是有些許遺憾,始終還是無法見到佳人的芳容啊,但那隔了紗冪的朦朧顯然更讓人充滿遐想。

四人走在來時的石板道上,胖子與楊素顏的侍女錯後了三五步。抱著幾根將開未開的梅枝的胖子,大有金童之質,隻是旁邊少了個可以湊趣的玉女,想著自己不過是與楊素顏侍女一樣的貨色,心裏不由有些煩悶,雖然表麵上楊二對自己和顏悅色,但“禮莫大於分”。

封建禮教的精髓就在於,——最開始的時候你是什麼,那麼以後你就一直是什麼,也因此司馬光才把“三家分晉”作為東周的開始,——攀龍附鳳是需要代價的,農奴翻身把歌唱,大約永遠隻是個美好願望。隻是有些人偏偏當了真,嚐盡苦果再悔不當初的時候,卻已經遲了。

好在,“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除了王,所有的臣民都是平等,因為他們都沒有土,因為他們都跪著。這個國家裏的所有人都是乞丐,乞名求利者有之,求財求色者有之,更有些人,僅僅隻是乞求活著。得到越多,當然也該付出越多,除非他天生就是皇帝。

難道自己最好的出路便是離開嗎?

當然現在還是得像榭寄生一樣吸取附主的營養,所以胖子對於楊二越發顯得低眉順眼,識時務者為俊傑,畢竟胖子不是個笨蛋。

於是年便在胖子不時扭曲又不時端正的思想裏爬行而來。

除夕將至,京城也變得熱鬧起來,甚至是兩市每天開放的時間都延長了兩個時辰,當然,這些都與胖子無關。——沒有春天的播種,沒有夏天的努力耕耘,也就沒有秋收冬藏。除夕是總結過去和展望未來的時刻,可惜的是胖子在這兒是一個沒有過去的人。

好在,胖子與別人相比並不缺少情感,於是“每逢佳節倍思親”的習慣讓胖子變得失落。此時,從淨念禪院討回來的梅花卻早已在梅瓶裏悄悄枯萎了,一如楊般若的身影在胖子的心中一去不返,又像是不知所終的兒子似遠又近。

“此情可待成追憶,隻是當時已惘然!”

胖子搖了搖頭,回憶總是比現實美好,而更美好的無過於希望,或者說,新年新希望。

胖子給自己的打氣的時候,小九青荇以及家裏其他人都拿了許多竹子到院中燃放去了,竹子嗶叭作響,便是所謂的“鞭炮”了,於是胖子又一次想起了火藥,隻是想到火藥發明出來是為了製作煙花爆竹,是為了汙染空氣的時候,卻又無奈地笑了笑。

眾人俱是滿臉的興奮,胖子在這樣的節慶裏自然不能讓他們掃興,於是很快站了起來與他們共賀新禧,又給他們一一倒上屠蘇酒,感謝他們這半年的辛苦和陪伴。

隻是喝酒的時候又感覺一陣無語,不隻是因為屠蘇酒太酸,更因為屠蘇太過突兀。春節都是講究彩頭的,所以胖子也覺得喝下這酒就能殺掉姓蘇的人似的;一時又想到,不知道蘇威啊蘇東坡啊這些人喝屠蘇酒時是否也有這種想法呢?

七八個人圍坐在火爐邊,屋子四周已經點上了楊二前幾天送來的宮燭,像家人一樣訴說著對於來年的希望和憧憬,這樣的守歲場景亦是胖子從未經曆的,但那一刻他把在座的都當成了他的親人。

“先生,你呢你呢?你一直都還沒說你想得到什麼呢?”青荇見胖子沒怎麼說自己,大是不依道。

“是啊先生,我們都說過自己了,你就沒什麼希望嗎?”小九也附和著問。

“我啊,希望能好好活著,做很多有意義的事。”胖子對於未來隻是茫無頭緒,當然,在他的內心深處,是要繼續尋找兒子的,隻是,這又從何說起呢?

“這也太敷衍人了吧。不算不算。”

“好吧好吧,我希望有兩畝薄田,春天的時候種上向日葵……”胖子低語道,但這卻是他來到這個世界時最先想到的找到兒子的方法。人生,豈不就如同向日葵一般?白天的時候隻能揚起頭,隨波逐流地跟著太陽東奔西跑,無論你樂不樂意;隻有天黑了,人靜了,才能低下頭來想想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