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4月淩晨時分,安徽蒙城 110 接警中心突然接到一起報警電話。電話那頭傳來了一個微弱而顫抖的聲音,聽起來像是個年幼的孩子。小孩驚恐萬分地訴說著自己家中闖入了兩名陌生人,揚言要殺害他的家人,並不斷高呼救命。情況緊急且嚴重,警方不敢有絲毫耽擱,迅速出動警車,以驚人的速度在短短五分鍾內抵達了案發現場。
報案地點位於郊區的一幢獨立民宅,周圍環境清幽靜謐,透露出一種詭異的寧靜。屋內一片漆黑,宛如一座被黑暗籠罩的堡壘。從外表看去,似乎一切平靜如初,但空氣中彌漫著一股若有若無的血腥味,隱隱暗示著這裏曾經發生過一場可怕的事件。
民警們深知事態嚴峻,立刻施展專業技能,巧妙地利用先進的技術手段解除了門鎖的保險裝置。他們輕手輕腳地踏上樓梯,每一步都充滿警惕和謹慎。當他們來到二樓時,眼前的景象讓所有人都倒吸一口涼氣——整個樓層的房間裏布滿了觸目驚心的血跡,仿佛是一幅血腥畫卷展現在眼前。可以想象,這裏曾經發生過何等激烈和殘忍的搏鬥。
更令人心碎的是,屋主戴忠偉一家五口全部慘遭滅口,現場慘不忍睹。如此大量的鮮血痕跡表明,這裏曾經發生過一場驚心動魄的生死較量。然而,最令人痛心疾首的是,那個勇敢報警的小男孩竟然也未能幸免。從接警到趕至現場,民警隻用了短短5分鍾,凶手竟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將屋主滅門並從容逃走,說明這極有可能是一起蓄謀已久的滅門慘案。
警方現場勘查發現屋內並沒有翻找痕跡,而房間內的4萬塊錢也沒有丟失,這就說明凶手不是為了錢而來。鑒於凶手連孩童都沒有放過這一點,警方分析仇殺的可能性很大。此時,警方在女主人的手提包內有了重大發現,裏麵的一張名片竟然有他人的血指紋。難道這會是女主人臨死前給警方留的某種信息嗎?這張帶血的名片上留的名字叫張建利,是蒙城當地一家燈具店的老板。
很快,張建利就被警方傳喚到案。麵對警方的詢問,他表現得異常激動,並大聲喊冤。他堅稱自己和死者戴忠偉是好朋友,絕對不會殺害他。關於案發當晚的行蹤,他解釋說當時正在外麵和朋友一起聚餐喝酒,由於喝得太多,已經記不清具體的情況了。
民警們對這個回答產生了懷疑,但經過一番深入調查後發現,案發當天,張建利確實與其他人在一起喝酒,不存在作案時間。那麼,名片上的指紋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帶著疑問,警方決定重新梳理一遍發現名片的整個過程。這張名片是在女主人的挎包中被找到的,如果死者真的想告訴警方凶手的身份,並且還有能力在臨死前按下血指紋並將名片放進挎包內,那麼他同樣也有能力在地上用鮮血寫下凶手的名字。這樣一來,他完全沒必要使用這種如此隱晦的方式來留下線索啊!
顯而易見的是,這極有可能是凶手故意布置出來迷惑眾人視線的疑陣!從現場留下來的大量血跡以及搏鬥痕跡來看,凶手在行凶的時候很有可能也受了傷。那麼,他是否會在現場留下自己的血跡呢?抱著這個疑問,警方決定對現場所有的血跡都進行逐一檢測。皇天不負有心人,經過仔細篩查之後,果然在眾多血跡當中成功分離出了兩種並不屬於死者的 DNA 樣本。後來經過對比分析,警方驚訝地發現這兩份血跡的 DNA 竟然都不屬於嫌疑人張建利。如此一來,便可以證明張建利並非真正的凶手。
由於警方接到報警電話之後僅僅用了五分鍾時間就抵達了案發現場,而且走的還是寬敞的大路,如果凶手想要神不知鬼不覺地逃離現場,那就隻剩下從小路逃跑這一種可能性了。順著這條線索,警方迅速沿著案發現場後方的麥田開始展開全麵搜索。沒過多久,他們就在距離案發地點不遠處的一口廢棄機井裏麵找到了凶手遺棄的作案工具。而在這些工具之中,一隻帶有破損缺口的橡膠手套更是直接印證了警方之前的猜測——凶手的確在作案過程中受了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