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長安道,一回來,一回老
雪花自風中回旋,洋洋灑灑,鋪滿了筆直的官道
馬車轆轆壓過,將積雪一層層壓實,厚重的卷簾下,薑絮圍著火爐,悠悠哉哉的煮著桂花紅茶
茶香幽幽,香氣直直的竄入鼻尖
小火慢慢的熬煮,紅褐色的茶湯上漂浮著星星點點的鵝黃色桂花,薑絮用檀木的茶匙百無聊賴的攪動這茶湯
一兩個零星的雪花飄落在她的小巧玲瓏的鼻尖
溫熱白皙的皮膚將六瓣雪花慢慢融化
另一方邊,許窈窈近日來算是睡了幾日懶覺
也算是托了沈翊的福氣
年關將至,這沈許兩大家族本來就有意結親,這沈母便竄掇著沈翊去找許窈窈遊街
自太子殿下出關以來,這忙活的事便少了將近一大半
文武百官都想這在這年末過得舒舒服服的,這偌大的大理寺
一磚一瓦,也略顯冷清
隻徒留大朱門前兩株夾竹桃,冷冷萋萋的守望
風雪一來便折枝,這下枯枝也盡數抖落,零零散散的枯木便散插在大雪之中,更顯蕭條
如今邊關烽火正濃,大梁國財政支出早已入不敷出,但公子貴勳的靡靡之音不絕於耳
朝廷也隻好把三省六部的炭火減少以此減少開支,這長安雖不至寧古塔般苦寒,卻也不似江南溫暖潮濕
這冷冷清清的大理寺,多數也早已告假,如今也隻有沈翊一人孤孤單單在此,徒留官員眷養的一隻大黃狗陪著他
沈夫人幾次三番明裏暗裏提醒了幾次,這朽木硬是不開竅
沈夫人篤定自家兒子對許家姑娘有意,於是乎便自作主張發了拜貼
許母不出意外的替許窈窈應下了
也是托了這拜貼的福,許窈窈也略去了這幾日早起讀書
許窈窈一邊愜意的烤著爐子,一邊吃著紅提遞過來黃澄澄的香杏脯
酸酸甜甜的味道在嘴裏綻開
有時候呀,有這沈翊在,也不失為一件好事,許窈窈如是想
於是在初七這天,苦守清規戒律的沈大人終於破了戒
早早起來梳洗打扮
衣服來來回回換,還非要沈夫人給意見
沈母見著自家兒子平時一絲不苟慣了,都有些忘記了他也是鮮衣怒馬少年郎
“這朽木頭,終於開竅了。”沈母打著團扇掩著臉對旁邊的婆子說
“大少爺本來生的就俊,這一打扮呀更加了不得喲。”老婆子一邊誇獎一邊捏著沈夫人的肩
“他?平日裏不見他多受打扮,這一會兒整得和絝紈子弟似的,大紅大綠跟鐵公雞似的,騷包得很,生怕別人姑娘家看不上他。”
婆子丫鬟抿嘴笑了笑,也沒多說什麼
這沈夫人一如既往的毒舌自家兒子也不是一日兩日了
但有一說一,這時下最流行的大紅窄袖胡服在沈翊身上,硬生生的穿出了五陵風流少年郎的感覺
這烏黑的長發用鎏金的發冠一束,冷麵的大理寺卿瞬時間變成了意氣風發的世家公子
任是沈夫人看了自家兒子這麼多年,也不由感慨一句俊俏
等到二人在梅園前相聚時
也不難怪許窈窈第一眼直接掠過這紅衣胡服的少年郎,堪堪徑直走過,愣是沒認出來他來
還以為是誰家的小少爺,大冷天的與家人吵架,冒著嚴寒來到這梅園四處散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