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川使臣那裏又被嗆得沒聲了。
思索了許久,最後又換了個觀點,一位使臣站起來回道:“《周易》有言: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變法可以帶來更為長久的發展,是有益的。”
這話一出,場上頓時哄堂大笑。
都在看著對麵的南川使團,南川使團裏有反應過來的指著那人憤怒道:“你論錯了,我們這一方辯的是變法的壞處。”
那使臣反應過來自己論錯了,頓覺麵上無光,遭來了使臣團的一些白眼。
然而這場論辯也並沒有到此結束。
眾人又論了許久,始終沒有一個結果,循環往複,最終甚至又回到商鞅變法的好處與壞處,也沒人能想出新穎的論點。
姬硯坐在位置上,手裏端著茶杯,冷笑了一聲,吐出兩個字:“無趣。”
南川使臣裏鮮少有真才實學的,縱然是選文武雙全的大臣,但是論辯這類還是得看君子館裏那些人。
君子館裏的有出身平民,也有出身世家權貴的。
但是他們論辯時卻是拋卻了身份的。
又看了眼東臨的朝臣,世家貴族公子小姐們,這東臨人才濟濟卻始終無幾位可以入眼。
姬硯記住的便隻有第一個站起來的那位姑娘,以及觀點巧妙的一位平民出身的侍郎,還有花白頭發也要站出來辯駁的太師。
還沒看到他真正期待的那人。
“商鞅變法之所以被眾人記住,是因為它是成功的,它是好處大於壞處的。你們的論辯都太俗了,沒論到關鍵之處,無趣得緊。難道千百年來變法裏能被記得的隻有一個商鞅變法嗎?”
姬硯扣下手裏的杯子,他對這次的論辯進行點評,但是並不代表這次的論辯就結束了。
因為他目的尚未達到。
勾著唇,他看著對麵的那兩位,目光平淡。
“作為後人,我們大可以評價商鞅變法是成功的,因為我們不用經曆那個時代百姓所經曆的苦楚,不必經受商鞅變法所帶來的災難,不必看暴力籠罩之下的壓迫。酷刑之下的民眾,沒有思想的軍營,沒有人才的國家,試問在座的諸位,誰願意去往那樣的國家?。”
薑羨魚看著對麵眉目溫和的姬硯,他的目的已經要達到了,逼她開口,因為對於師兄的變法她是最了解的,她不可能不站出來維護師兄。
所以她開口了,言辭鑿鑿。
“現如今許多民眾追求君子之風,去往南川的君子館,人都是需要思想的。商鞅變法有好處有壞處,正如同我們目前所論辯的變法一樣,有好處有壞處,這是不能一概而論的。”
這些她早就想論辯了,隻是在考慮時機。
這話一出,場上頓時倒也安靜了。
不是因為女子的話多麼大聲,多麼震撼,而是因為他們也認識到了自己並不處於商鞅那個時期,很多事情都是站在旁觀者的角度。
同時,這種不能一概而論的觀點也是正確的,與攝政王的好處大於壞處不謀而合。
他們隻是一味去爭辯好處與壞處,卻沒想到好壞都是存在的。
“有道理啊,說的不錯。”
有武將站起來鼓掌喝彩,霎時間也有一大片掌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