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十五那日,是中元節,又稱之為鬼節或盂蘭盆節,祭祀先人。
據說,中元地官會在這一日赦罪地獄鬼魂。
薑羨魚是第一次在東臨見中元節的景象,習俗與北昭還是有許多不同的,她先前也翻過風物誌,上麵就有些記載。
北昭還有燒大士,焚紙公,燒包,送麵羊等習俗。
東臨主要的習俗就是祭祖祭祀土地,放河燈吃鴨子等。
薑羨魚跟著祈鶴一同祭拜了祖先祭拜了土地,便回到了王府,吃那隻鴨子。
鴨同壓,有鎮壓之意,鎮壓七月半在陽間作亂的鬼魂。
“民間有一種說法,鴨子是通往奈何橋頭的使者,在今日用鴨子祭拜祖先,會通過水路將祭拜的物品運送過去。”
薑羨魚想著自己在風物誌上看到的內容,如今吃著鴨子,便是與祖先分食一隻鴨,祈求祖先庇護。
老話有說:七月半吃隻鴨,萬事不用怕。
看著桌子上那碗冒著熱氣的山藥燉鴨湯,顏色亮黃。
“古籍上說:人為陽,鬼為陰;陸為陽,水為陰。因為雞的爪子會往後刨,將那些祭祀祖先的物品給刨出來,後輩心意無法傳達。故而派鴨子拖魂過河,今日也是吃鴨子,去黴運。”
祈鶴用勺子盛了一碗鴨湯,接過女子的話,語氣仍舊是不鹹不淡。
薑羨魚想了想,才開口道:“我記得還有個說法是,種植稻穀時會抓幾隻鴨子養著,鴨子能夠吃掉稻田裏的穀物和小蟲子,如今秋季稻穀收獲之時,吃鴨來慶祝豐收。”
這好像是她在風物誌上看到的,記得這是上麵的批注。
上麵的批注都是祈鶴寫的。
如今自己說出來倒是班門弄斧了,薑羨魚低著頭,又怕自己說錯了,有些自慚形穢。
“你們兩人如此博學,倒顯得我極其孤陋寡聞。不過,我還是知道一些的。鴨是秋補之物的上選,鴨肉性涼,有生津止渴防秋燥上火的效果。”
溫詞看著正在搭話的兩人,也插了句話進去。
節日習俗他自然是沒有那麼懂,但是食補的道理他可是精通。
三人說說笑笑,吃完了這頓膳食。
吃完飯正要回去時,府內的暗衛前來通報說是言太師府上送來了麵魚過來,那小廝見門打開將麵魚送到暗衛手上便跑了。
似乎是怕被人看見的樣子,走得很急切,也沒有追上,最後暗衛不得不將麵魚拿了進來。
“在北昭會有這樣的習俗,外祖家給女孩送麵魚,給男孩麵羊,以示吉祥的意思。言太師既然送了,那便收著吧。”
薑羨魚想了想,還是收下了。
雖然這裏麵可能還有點其他的事情需要探查,諸如他們如何知道北昭送麵羊的習俗,但是心意到底也還是在的。
當天傍晚,薑羨魚跟著師妹一同去放河燈。
街市上極其熱鬧,來來往往的許多人,都是在買河燈。甚至還能身著簡裝的東臨太子和公主他們,也不是他們招搖,而是氣質是便裝掩蓋不了的,薑羨魚見過也能認出來。
那位公主前些日子跟隨太後去寺廟祈福,昨日才回來。
薑羨魚看那位麵相不喜不憂,看著像是無事人一般,她昨日聽祈鶴說皇帝有給這位擇駙馬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