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遠在青龍寨的呼呼大睡的某人,無端感到一股涼風吹來,疑惑的睜開眼,“馬上入夏了,怎麼還如此冷?”說罷,掖了掖被角又繼續偶遇周公去了。
言蹊要留在軍營裏想法子,那去青龍寨隻能讓李昶去。臨行前,李昶想到了什麼,特意折返回刺史府,去了李琰的房間,把正在補覺的李琰拎了起來,“誒誒誒,王爺王爺幹什麼呢?好不容易睡一覺。”
之前李琰從不稱呼李昶為王爺,如今倒是客氣起來了,“你就是叫表哥也沒用。”
說著又要去掀李琰的被子,在李昶充滿怨念的表情中,李琰隻得萎靡不振的隨李昶一同去往青龍寨。
李琰無語問蒼天,“誰能告訴我,他不困的嘛?一天一夜未曾睡覺啊!”他的質問被李昶直接無視,用馬鞭抽了抽馬,加快了速度趕往青龍寨。
而軍營裏,言蹊的改造計劃也進行得如火如荼。
言蹊曾無意中看過一本筆談,上麵曾記載了一種弓弩神射絕術。這種弩機的望山很長,望山的旁邊有小小的標記,和尺一樣有分寸刻度,是在用眼睛瞄準箭頭的時俟,以望山的刻度來標定箭頭的高和低,這無疑增加了弓弩的準確性。
《太甲》中記載:\\\"射箭的時候,當箭尾的刻度相合就放箭。\\\"這可能就是書中所說的度吧。
後漢陳王劉寵,很擅長弩射,能十發十中,且箭箭都在靶心上。他的方法是:\\\"天覆地載,叁連為奇,三微三小。三微為經、三小為緯,要在機牙。\\\"
這幾句話隱晦難懂,其大意是:\\\"天覆地載\\\"指發射時手持握弩弓的姿勢。\\\"叁連為奇\\\"意指將刻度對準箭 頭,同時箭頭對準目標。\\\"叁連如衡\\\",這是按照一定的原理來定高低。\\\"三經三緯\\\",是則在箭靶上的三根垂直線和三根水平線,其作用是標明上下左右 的位置。
想清楚了細節,言蹊也不遲疑,直接叫來李士祥,李昶走之前吩咐他一切全聽言蹊的,言蹊自然不會跟他客氣。
言蹊將製作弓弩的細節一一跟他說清楚,讓他務必挑選軍中善於製作弓弩的士兵來製作,“軍中之人,不論職位大小,但凡會製作弓弩,或者對弓弩有所了解,全部集中起來。”
這種弓弩不同於常見的那些,製造起來難度很大,但是一旦製成,將是一大助力,由於對沙州軍的情況不熟悉,隻能讓李士祥集中所有於弓弩有所涉略的人,如今時間緊迫,言蹊不想放棄一點希望。
至於鎧甲,師父曾教言蹊一種無法射穿鍛鐵甲術,隻是當時言蹊並不信,是以並沒有親自試一下。
師父曾說,他曾經造出來的鐵甲呈青色,其光亮得似乎可以照見人的頭發。每片甲之間用麝皮串起來,整個甲看起來既柔薄又堅韌。
讓人站在五十步遠的地方用箭射它,都射不進去。曾有一箭紮進去了,仔細一看卻是紮在穿繩的孔眼中,前杆刮鐵的地方,都反卷了,可見其堅固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