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結語 打造一個多方共贏的生態圈(1 / 2)

一家平台企業的終極目標,在於打造出擁有成長活力和贏利潛能的生態圈。

本書談到如何建立平台生態圈的基本機製體係,以使企業引爆網絡效應並實現大規模成長。同時也探討時間、地理和實體硬件設備在平台戰略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生態圈之間“贏家通吃”的競爭與顛覆以往產業模式的強力覆蓋戰爭等議題。

若想將平台戰略發揮到極致,最重要的是打造一個多方共贏的生態環境,並在平衡中成長。無論是一個依循基本的雙邊、三邊模式的平台企業,還是一個已連接了無數邊群體的平台帝國,都得妥善經營所有參與者共同聯係起來的網狀關係,滿足所有使用者的需求,共同成長獲利,並且有效維持生態圈的利益平衡,並在平衡中攜手前進。

然而,無論是何種形態的平台企業,最關鍵的製勝之道是“有能力為各邊用戶提供最多利益與最能滿足各邊用戶的需求”,才能在競爭與覆蓋之中勝出。淘寶網、亞馬遜等電子商務平台,便是通過扶植商家壯大,為網民提供多樣的商品選擇,發展出生態圈優勢的。蘋果或安卓等移動應用平台也是通過讓“憤怒的小鳥”、“神廟逃亡”等第三方遊戲接觸到廣大使用者,才壯大了自己。反之,當平台企業危害到生態圈成員的利益時,隨之而來的反彈有可能瓦解平台的優勢。此種反擊體現在蘋果與亞馬遜的出版業之爭,以及騰訊與360之戰。因此平台戰略的精髓,在於打造一個多主體共贏互利的生態圈。隻有讓棲息在生態圈中的多數成員獲得壯大的機會,並享受到福利——無論是提供免費服務還是協助他們賺到錢——平台企業才有可能共同壯大,並持續獲利。

我們在此簡短地綜合整本書所介紹的平台戰略精髓,提出以下開展平台事業的實戰守則。

首先,必須擺脫“隻專心服務單邊使用者”的傳統思維框架,將平台事業定位為可以服務“多邊”群體的機製,連接起各群體之間的跨邊網絡效應,並增強同邊群體間的同邊網絡效應。然後決定補貼模式,設定誰是“付費方”、誰是“被補貼方”。同時建立用戶過濾機製,決定對每一邊群體實施多少開放程度以維護生態圈的質量。然後小心審視最重要的贏利模式——在各群體對彼此需求最強大的關口設置贏利的機製,並且有效挖掘用戶數據以探索更多元的贏利渠道。

其次,生態圈大幅成長的關鍵,除了贏得“意見領袖”的青睞,更要跨越網絡效應的真空帶,突破臨界數量,促成正向循環,將潛在用戶通通拉進來。該怎麼做呢?方法包括:納入知名用戶以達到推波注瀾的效果、擬定細分市場以迎合多元需求、多方向操控累積話語權,以及製定有效的定價策略來推動各邊成長。遵循察覺、關注、嚐試、行動這四大環節建立營銷機製,吸引用戶進駐生態圈。而當用戶踏進來後,再聰明地提高轉換成本,將他們留在生態圈之內。

再者,麵對競爭時,平台企業必須留意自己所處的產業是否存在天然的“贏家通吃”現象,並通過提升跨邊網絡效應、同邊網絡效應、轉換成本等來達到戰勝競爭對手的目的。更重要的是,平台企業必須清楚知道自己的定位:在所有同質的競爭者當中,你的生態圈究竟占有多廣及多深的市場範疇?當然,最重要的是確保生態圈的機製體係有良好的延展性,那麼當市場突然飛速成長時,你將比競爭對手擴張得更快、更穩固。

最後,平台模式掛帥的世界也帶來了種種威脅。所有企業都要留意新形態的“覆蓋”戰爭——利潤池搗毀之戰。敵人可能從你周圍的任何方向出現:可能是曾經與你互補的相鄰產業,可能是與你有共同替代性的重疊產業,可能是來自不同維度的交叉產業,也可能是來自毫不相關的產業。更駭人的是,最強大的覆蓋者多半屬於多環狀生態圈,也就是由眾多平台組成的龐大帝國。它們可以實施難以想象的補貼策略,徹底顛覆你的產業現狀。為了麵對覆蓋者的威脅,你可以采取和對手相稱的戰略模式,或設法分散你的利潤池,或尋找異業同伴一起對抗覆蓋者。

我們估計,在未來的幾十年內,絕大部分的商業領域都將遭到平台模式的洗禮。這是令人欣喜且興奮的事。食、衣、住、行、育、樂等各環節,都會源源不斷地冒出創新的平台思維,徹底改變人群行為和產業模式。

在未來,每個人身上形影不離的小東西都有可能成為平台的載體,包括錢包、卡形鑰匙、手表,甚至項鏈與耳環。通過電子標簽等技術,可以將一粒米大的芯片植入信用卡、電話,甚至人體之中,進行地域追蹤和信息搜集。當你走進購物商城,裏麵的商家可能立即獲得中國電信的通知,為您發出個性化的促銷短信,每一條都是你心中想要購買的物品,吸引你走到店裏參觀;同時在商城內設店的蘇寧電器也可能向你發出邀請 ——“您昨晚在線瀏覽幾款智能電視卻未能下決定,歡迎到實體店內體驗,我們已指派專人為你解說,10分鍾就可以協助您作出滿意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