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過後,作坊終於建成了。

藺商和大山、柱子幾個經過商量,又招收了五六個新工人,將所有人員進行了重新分配。

挖黃精的隊伍新增了兩個人,婦人們的隊伍也增加了一名新人,另外三個男勞力專門供應作坊用柴,每天進山砍柴,再運回作坊,供女人們燒灶用。

作坊逐漸步入了正常運行,日常有柱子看著,藺商和大山輕鬆不少。

從鎮上回來這麼久了,這段時間,藺商出於謹慎,一次也沒去過掌櫃娘子那裏,她讓大山也不要出去,畢竟小心沒大差,萬一大街上貼著緝拿二人的畫像,那去了不就等於是自投羅網嗎。

作坊裏的工人都是本村人,當初藺商也想過按照現代工廠那樣,要成立個食堂給大家提供夥食,不過被柱子給否決了。

柱子說,“成立夥食要請人煮飯,又要有人專門去購買蔬菜糧食,太麻煩了,不如給折算成夥食費,月末算在工錢裏發下去,這樣估計大家都歡喜。”

藺商為此還專門問了工人們的意見,果然,大家都是拖家帶口,同意回家吃飯,把夥食費用折算成銀錢。

由於兩人都不能去鎮上,有什麼事情就會讓柱子去跑腿,期間柱子還帶著藺商的親筆信,領著幾個人去了一趟本草園賣黃精,劉掌櫃收下了頭批簡單製好的黃精,把銀子按照當初約好的價格結算給了柱子。

有了這筆錢,藺商在月底的時候就給大家發了工錢,這些工人都是首次領到工資,每個人都很興奮。

最賺錢的就是那些下了力氣去挖黃精的人,捧著沉甸甸的工錢,他們深刻體會到了勤勞致富的幸福感。

由於婦人們幹的活比較輕便,領到的工錢自然也比男人們少了很多。

但是因為家裏掙錢的都是男人,受夠了大老爺們兒頤指氣使的樣子,現在自己也能賺到錢了,頓時覺得自己也不比男人差,心裏那是滿滿的踏實感。

藺商一有時間就教大山和柱子認字,寫字,就連小包子也跟著學的有模有樣,一個周期下來,小包子學會的比倆大人還要多,就連寫出的字也是端端正正,比大人寫的還好看。

“墨辰就是塊學習的好料子,長大後隻要潛心鑽研,一定更厲害。”

這是藺商覺得對小包子的評價,想想以前才認識小包子時,他一身灰頭土臉,爹死娘不愛的可憐相,再看看現在的小墨辰,簡直判若兩人,估計親娘看到都要認不出來了。

“墨辰,你將來長大了想做的是什麼?”

藺商問了一個很籠統的問題。

沒想到小包子就像早就想好了一樣,一臉認真的告訴藺商,“我長大了要賺好多好多錢,讓姐姐哥哥還有阿奶什麼都不用做,跟著墨辰享清福。”

哎喲,藺商的心都要被小包子融化了,這娃要不要太貼心啊。

有次柱子又要去鎮上買菜,藺商終於熬不住了,讓大山一起跟去鎮上打聽打聽,看林容景死後他老爹是怎麼處理的。

藺商叮囑大山,一定要打聽的巧妙一些,千萬不要引起別人的懷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