藺商好好想了想,本來打算把新房子和大山家一塊兒修起來,但是一想到小包子,就覺得不能這樣做。

自己答應給小包子一個好的生活環境,當然要為他今後打算。

小包子對學習很有悟性,藺商教他的字幾乎過目不忘,為此,藺商還和大山商量,要把他送到學堂裏去。

五歲的小孩子,是該跟著先生學啟蒙了。

但是大山告訴她,學堂在三十裏外的孟家灣,這麼小的孩子,讓他每天跑那麼遠去念書,太不現實了。

藺商也發現了,徐家凹除了裏正粗粗識得幾個字以外,大家都是文盲。

這裏的村民們對此早已習以為常,也不覺得有什麼不妥,反正祖祖輩輩都是這麼過來的,隻要能吃飽穿暖就不錯了,至於讓家裏的娃識字考秀才,那是有錢人才去考慮的事。

藺商看著村裏滿地跑的娃娃們,心裏著實為他們惋惜,本該是學習知識的年紀,就這樣被荒蕪了。

經過一番深思熟慮後,藺商一臉嚴肅地跟大山說,“大山哥,我打算給修一座宅院起來,這樣也算真正有了自己的家,你也一起把新房蓋起來吧。”

大山在心裏歎了口氣,知道藺商是一個說到做到的人,雖然知道房子一修好,就要和她分開居住了,但是也沒有辦法改變什麼。

“靈妹,先把你的宅院修起來吧,等你的新房蓋好了,我再讓師傅們修我家的。”

說幹就幹,藺商當天就和大山又去找了裏正,並且說出要同時給村裏建一座學堂的想法。

裏正知道她是真賺到錢了,沒想到她一個外來的姑娘,竟然肯為徐家凹想這麼多,要帶大家種果樹不說,還要為村裏的娃娃們修學堂。

但是……

裏正麵有難色,“大侄女,我看這學堂就不用蓋了吧,大家飯都吃不飽,哪有錢讓娃兒念書呢。”

藺商搖搖頭,“裏正叔,我建學堂不是為了賺大家的銀子,以後村裏人隻要湊銀子把先生每個月的束脩教了就行,學堂裏的桌椅板凳也不用大家出錢,我會統一請人做出來,供孩子們使用。”

“裏正叔,你想想,就是不為孩子將來考秀才當官,讓他們讀了書識了字去,也是有益無害的。他們開闊了眼界,腦子裏的想法也會比不識字要多很多,常言說識字明理,就是這個道理,總之讓孩子多讀書就對了,誰不想讓自家孩子有出息一些呢。”

裏正看藺商把話都說到這份上了,捫心自問,如果村裏有了學堂,他和老婆子都會節衣縮食,也把兒子送進去多念幾年書哩。

“大侄女,蓋學堂可是要花不少錢哩,你確定真要為徐家凹的孩子修座學堂出來嗎?”

藺商眼神清明,“裏正叔,今後我也是要在徐家凹常住的,更何況我弟弟也要在這裏念書,這個學堂我是修定了的。”

藺商還說,她送給大家的果樹苗隻要管理的好,都是第二年就能掛果的,到時隻要把果子賣了,家家戶戶都有銀子掙,花錢請先生根本不用擔心。

至於請先生的今年的束脩錢,就由自己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