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洪偕是被曠昭給軟禁起來了。

所以,他的傳教事業,暫時的隻能夠被擱置下來。

就在,他被曠昭軟禁於南昌,等候著太原陷落的消息傳來時。

永昌天子李自成的渡河東征,則戰果卓越。

山西巡撫蔡懋德,不是無能之輩,他也想拯救危局,保衛山西,但奈何糧餉無著,為了保衛渡口,防止李自成渡河,為親自去平陽府,找到了當地的晉藩郡王,交城王,與西河王,想請他們帶頭捐銀助餉。

奈何,大明朝這群“朱子朱孫”們,被太多的錢塞住了腦子,一個個吝嗇不堪,跟豬沒多大區別。

蔡懋德失望之下,晉王朱求桂又派人催他回去防禦太原,可太原糧餉無著,如何守禦?

一直到了二月初六。

當浩浩蕩蕩的大順天兵,兵臨太原城下之時,晉王朱求桂這在驚怖之下,捐出來了三千兩銀子,募兵守城。

但蔡懋德這會,已經是被革職了——太原城山的禦史言官彈劾他守禦不力,崇禎就把他給革了,換了河南洛陽人,郭景昌來接替他的巡撫之職。

三千兩銀子,就落入到了提學黎誌陸手上,這廝直接把銀子吞了,隻給士兵們發記功紙票,說是打完了仗,按票發銀。

經大明朝的袞袞諸公這麼一折騰,守城的兵將們不樂意了。

到了初八這天淩晨。

巡撫標營裨將張雄,帶著麾下兵馬,開新南門投降大順。

於是乎。

太原城被李自成不戰而下。

晉王朱求桂被活捉,蔡懋德自殺,布政使趙建極,巡寧道畢拱辰,守寧道毛炳文,督糧道藺剛中,太原知府孫康周等悉數被處死。

那個貪汙了守軍軍兵賞錢的黎誌陸,這麼一個小人,卻幸運活命,因為他狡辯自己上任才三個月,未主持考試,所以還沒來得及收取賄賂。

而已經投降李自成的韓霖,也向李自成勸諫說這是“文章之士”,因此,他得以苟全性命。

李自成輕而易舉的奪取太原後,他並沒有立即揮師北上寧武關,而是在太原,足足停留了八日。

在此期間,他委任官員,追贓拷餉,還派出麾下大將磁侯劉芳亮,統領左營數萬大軍,東出固關,向保定方向,包括而去,配合自己,組成鉗形攻勢,同時,阻斷大明朝廷南逃之路!

與此同時,李自成還發布了著名的永昌元年詔書!

“上帝鑒觀,實惟求瘼……君非甚暗,孤立而煬蔽恒多;臣盡行私,比黨而公忠絕少……臣其慎哉,尚效忠於君父,廣貽穀於身家。永昌元年謹詔。”

這份永昌元年詔書,為後世所最熟悉的,就是那句,君非甚暗,孤立而煬蔽恒多;臣盡行私,比黨而公忠絕少。

似乎在說,朱由檢並非昏庸之主,之所以國垂危至此,全是因為,奸臣太多。

但實際上,這不過是李自成的一句勸降詔書罷了,所謂的君非甚暗,說白了就是給朱由檢留點麵子。

後世有謠傳,說李自成攻至京師城下,隻是想西北稱王,厚賞百萬,便可以退兵。

但這謠言,卻漏洞百出。

永昌元年詔書裏麵,李自成已經明說了條件——爾能體天念祖,度德審幾,朕將加惠前人,不吝異數。如杞如宋,享祀永延,用彰爾之孝。

朱由檢隻有投降一個選擇,投降後,也就是保全宗廟,被封個王,或是安樂公之類的東東,安享富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