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軍的編製並不複雜。

張洪偕是將,一萬神軍給分成了四團。

編製完全采用後世的名稱,圖的就是方便。

四個團,番號從一到四。

張洪偕親領一團。

二團則馬六領畢竟他當過土匪頭,也算是有領兵經驗。

三團則由諸葛正道,這廝忽悠人也是好手,領兵應該不成問題,畢竟也在軍校讀書嘛。

四團則由陳通來領,陳通武藝那麼好,也在軍校接受再教育,想必領兵也是沒問題的。

每團兩千三四百人,屬於典型的大團。

但這些士兵,卻並不全是戰兵。

每團五營,其中四個戰兵營,滿編五百人,分成四連,一連一百二十五人。

還有一個輔兵營。

輔兵營並不滿編,隻有三百到四百人。

負責運輸物資,彈藥,輜重,供給夥食,等一係列雜務,也接受軍事訓練,但沒有戰兵營那麼嚴苛。

他們除了充當輔兵,處理雜務,還是戰兵營的預備隊。

當然戰兵損失,則立即從輔兵營補充,以保證戰鬥力。

除此之外,還有四五百神軍士兵,其中有一百人,被張洪偕抽調教,作為衛隊培訓。

然後,剩下的三百多人,則被劃入到了新組建的炮兵團。

嗯,張洪偕手底下有炮兵團了。

十二門三磅炮,已經從澳門運到了龍虎山。

炮兵團則由洋將古德來統領,畢竟張洪偕也不會打炮嘛。

除了編製外,軍服也準備好了。

張洪偕早在士兵們到達龍虎山之前,就為他們裝備好了軍服,軍服以簡便為先。

雖然保留了華夏傳統漢服的交領設計,但處處充斥著現代服飾的簡潔,服色以普通道士穿著的藍色為主。

色彩很簡樸,也很單一。

袖子褲腿一律收緊,同時呢,還還配有束袖,綁腿,至於鞋子嘛,士兵則為普通的布鞋為主,就是傳統的雙梁布鞋,不過考慮到布鞋不耐磨損,張洪偕要求士兵們的布鞋外,外套草鞋,以減輕磨損。

所有士兵是沒有盔甲的——主要是張洪偕也搞不來這玩意。

這玩意自產成本又太高。

佛山那邊的工匠又不太會打造——古代對盔甲管的多嚴啊?鐵匠鋪哪敢打造啊?

張洪偕隻能夠暫時放棄盔甲了。

編製定下來了,龍虎山的一期軍校生們,也都被委以了差事,下去帶兵,用他們剛剛學到的本領,或者是一邊翻著操典,一邊進行訓練。

訓練的戰術是莫裏斯方陣。

這玩意實際上是很複雜的,需要很長時間訓練,才能夠成軍,這也讓張洪偕意識到,火繩槍這種武器的落後——如果換成燧發槍,隻要配上刺刀,直接練線列步兵就行了,哪用的著練這麼複雜的,由長槍還有火繩槍手,組成的步兵方陣啊?

如果說,線列步兵可以快速成軍的話,那麼,西班牙大方陣,莫裏斯方陣,又或者是那個古斯塔夫方陣,就太考驗士兵們的訓練水平,不是那麼容易成軍的。

不過現在,張洪偕手上,別說是燧發槍了,火繩槍都不太夠。

斑鳩銃陸續采購過來的,總共才兩千多枝,哪能夠裝備兩個團。

長槍倒是管夠。

張洪偕的麾下神軍,用的長槍,是用丈餘長的毛竹製作而成的。

這玩意,原材料易得,而且廉價的很。

毛竹斷了,再換上一根便是,槍頭也隻消幾兩鐵,便可以打造出來。

而相比於士兵們的辛苦 訓練而言,軍官們要顯得更加辛苦一些,因為他們不隻要每天,陪著士兵們,一塊同吃同住,進行訓練長達三到四個時辰。

晚上還要抽出來兩個時辰,到軍校內接受授課。

不可謂不辛苦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