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來,陝北這塊地形,還真不利於大軍機動,進行決戰。

因為黃土高原上,遍布溝壑真心不是大軍決戰的好地方,因為地形忒複雜了些。

這複雜的地形,使得大軍能夠挑選的決戰場地,並不是太多。

而且,對於戰勝者, 戰敗者而言。

清掃敵人的殘部,也會變的困難一些——這麼溝溝坎坎,敗兵隨便找一個鑽進去,就難逮出來了。

同時,複雜的地形也會把雙方的大規模軍團硬碰硬,變成小規模的交鋒——地形支離破碎,大軍根本施展不開,所以就隻能夠,把兵散著出去,然後展開對弈。

通過小規模的戰鬥,積少成多,來取得勝利。

不過饒是如此。

李自成,和多爾袞,卻全然不顧兵家的忌諱,選擇了慶陽府的寧縣境內,展開了交鋒。

最先南下到寧縣的清妖,率先渡過了九龍川,

進入到寧縣境內。

李自成也不含糊,他直接率兵北上,渡過了瀘水,雙方就在這東西不到百裏,南北二十多裏的區域內,展開了血戰!

李自成對於能否取勝,是充滿了自信。

因為在他看來,自己在一片石之所以戰敗,那是吃了虧。

而且,兵力太寡才導致的——李自成在一片石之戰的兵力,確實少。

當時吳三桂手上有三萬兵。

多爾袞又盡起滿洲兵馬,十萬之眾而來。

兵力幾乎是李自成的兩倍。

李自成一打二,贏麵本來就小的可憐。

而這一次,雙方的兵力是一比一。

雖然李自成手底下的老營精銳並不多,隻有一萬人,剩下的全都是他退守西北這段時間內,又想方設法整編起來的新旅。

但李自成還是自信滿滿。

因為他覺得,帶過來的那一萬枚神雷,足可以彌補雙方的差距。

在開戰之初,李自成並沒有貿然的把自己的神雷給亮出來。

而是選擇了藏拙。

一上來,他並沒有把麾下的僅剩的老營兵給撒出去,而是隻撒出去了一萬新練兵馬。

這些新練的兵,實際上也是老兵了,因為他們是就入營到,時當下,已經練了有一年了。

大順朝也不興養家丁,更不克扣軍餉。

因為大順壓根就不發軍餉。

大順走的是農兵製。

當然,這也可以說是府兵製。

不過,雖然不發餉,但李自成臨陣之時,還是給這些府兵們,發足了賞賜,讓他們有士氣搏殺。

與他一樣,對麵的多爾袞也沒說,把所有兵馬給撒出去。

多爾袞現在撒出去的,也就是一萬多蒙古人,配少量八旗 督戰而已。

不過饒是如此,對麵的大順的一萬府兵照樣也沒支持太久。

一是李自成沒讓他們硬拚。

二是他們本身的素質也不是太好。

很快就被被擊敗,當然損失並不多。

因為李自成的兵熟悉地形,見勢頭不對,隨便找個山溝窯洞一貓,這些八旗,蒙古馬隊就得抓瞎。

找上一個黃土塬,往上一結陣。

清妖們就更沒辦法了——攻打這玩意多費勁啊?

由於戰場太散,在九龍川附近指揮全局的多爾袞。

並不能夠親臨戰陣——雙方交鋒的地方有十幾個呢,他去哪一片戰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