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7章 天下一統 1(2 / 3)

金朝進入原遼地區後,特別是占領漢人居住的燕雲十六州後,已無法再用“本國製度”進行統治,因而沿襲了南麵官僚製度,並建立起三省之製。

金熙宗即帝位後,為了改變多種製度並存的情況,便廢除女真勃極烈製,全麵采用漢官製,設尚書、中書、門下三省。在皇帝之下設三師(太師、太傅、太保)、並領尚書省事。尚書省設尚書令;尚書令隻管大事,其位最尊。尚書令下設左右丞相各1人,平章政事2人,皆從一品,為宰相,輔助天子,平章萬機。左右丞各1人,正二品,參知政事2人,從二品,相當於副相,為執政官,佐治省事。侍中、中書令皆在丞相之下,為兼職,即以左丞相兼侍中(門下省),右丞相兼中書令(中書省)。三省之製始置於天會四年,當時稱丞相為仆射,熙宗始改仆射為丞相。

六部設置也沿唐,宋舊製,各部有尚書,侍郎、郎中,員外郎等官,像田豐穀一開始就擔任侍朗,後來才擢升為工部尚書。

金國的地方沿遼、宋舊製,設路、府、州、縣四級。各路設兵馬都總管統領軍兵,路治所在的府稱總管府。兵馬都總管兼任總管府的府尹。各州刺史、節度使統領軍兵,兼管政事。路、府、州、軍的軍事、行政實由各路官統一管理,這是保持女真軍政一體的特點。縣一級官府不專設軍兵,縣令隻管民政。女真族所在各地仍繼置猛安謀克,猛安相當於州,謀克相當於縣,與地方州、縣自成兩個係統。

而到了海陵王完顏亮繼熙宗即皇帝位後,他又進一步改革女真和金朝的政治機構。天德二年(公元1150年)十二月,海陵王下令廢除行台尚書省的設置,把一切政令統歸於朝廷。正隆元年(公元1156年),廢除中書門下二省,隻保留尚書省。尚書省設尚書令,為全國最高行政長官。並廢除平章政事一職,左右丞相,參知政事仍舊設置。尚書省之下官司設有院、台、府、司、寺、監、局、署、所。這樣,尚書省便成為皇帝控製下的唯一最高權力機構。

天德三年(公元1151年),廢除都元帥府,改革樞密院,由朝廷直接任命樞密使和樞密副使主管軍事,但樞密院仍受尚書省節製。

世宗也就是完顏璟的爺爺即位後,基本上承襲熙宗,海陵時的改製,隻是略加修訂。世宗時新定的官製,以尚書令,左右丞相和平章政事為宰相,左右丞,參知政事為執政官。平章政事乃熙宗時設,海陵時廢置,世宗時再增設二人。宰相的增員是為了便於更多官吏參預政事。

光是一個平章政事,就是設了廢,廢了又立。因此可以看出,金代的官製是缺乏係統性的,往往隨事置官,故有旁見側出之弊。

例如宗正寺升為大睦親府,而於各處置司,既屬中央性質,也屬地方性質;司農司置大司農,又置卿及少卿,而各地方又有置行司農司的;又如掌近衛的官,有的屬於衛尉司,有的屬於刑部的各官提舉;再如惠民司掌湯藥而隸屬禮部;武庫署屬於殿前都點檢司,而軍器庫又隸屬軍器監。這些都可以看出其製度之混亂。

相比中央各部的混亂,地方官製就更加複雜。例如轉運使本掌錢穀,提刑使本掌刑獄,而又把提刑使改為按察使,有時兼轉運使,有時兼安撫使,有時兼勸農使。這樣,就看不出錢穀、刑獄、民政、監察之權有什麼明確的界限。又如地方的軍政長官,則以諸京留守司留守帶本府府尹兼本路兵馬都總管為第一級,諸府府尹兼都總管為第二級,諸府府尹不兼總管為第三級。而節度州、觀察州、防禦州、刺史州則仍舊設置節度使,觀察史,防禦使,刺史。這是唐、宋兩重製度的混合。再如府州的僚屬,諸京有警巡院使,諸府及節度州有錄事司錄事、防禦,刺史州有司候司司候。這些設置是前代所無的。而唐宋府、州的幕職官也依然存在。

饒是韓忠衛記憶力超人,要搞清楚這麼多官製的區別,也讓他的頭大了幾圈不止。

倒是金國所規定的考課內容和分等辦法,與唐代基本相同。天啟四年置遞鋪,其製規定,該軍馬路十裏一鋪,鋪設四人,其中鋪頭1人,鋪兵3人,以所轄軍、射、糧,軍內差充,腰鈴日行三百裏。凡元帥府,六部文移,以敕遞、省遞牌子,入鋪轉送。同年置陝西路宣撫司,節製陝西右監軍、右都監兵馬從事。八年改稱陝西安撫司,並增置山東東西、大名、河北東西、河東南北、遼東、鹹平、隆安、上京、肇州、北京等十處安撫司。每司設安撫使1人,從一品,副使1人,正三品。

接著又設審官院,置知院1人,從三品。掌奏駁、除授失當事。此外,內侍寄祿軍、軍器監、甲坊署,提舉圉牧所,提刑司(後改按察司)等機構,均章宗時設置。官僚機構的增多,勢必造成官吏員額的增多。據田豐穀從吏部拿到的資料,去年全國統計,在職官員四萬七千餘人,比世宗時增多三倍。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