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王回府後,並沒有理睬安王妃在姚華院裏的怒火,軟禁安王妃本就是他的意思,如今越臨近這種局麵,他的心中還是有些許不安的。
他現在就怕成王裏應外合,所以著手查起成王來,成王聯合平王不成,開始另謀出路,6將軍蔣將軍都和安王有著聯係。
蔣將軍是開國功臣,已經是花甲之年,是帶著安王打仗,過命的交集,安王自是了解他,他絕不會做出離經叛道之事。
他對太子繼位還是抱有很好的看法,國家不可能沒規矩,這立長不立幼就是規矩,所以他拒絕成王任何的討好。
成王和許貴妃又把魔掌伸向了邊疆蠻子那邊,安王這段時間就在收集著成王勾搭邊疆蠻子首領的證據。
這1查就查了1個多月,邊疆地區雖然離靖州近,但安王也不敢明目張膽的查,隻是不停的派暗衛偽裝。
但還是1無所獲,與此同時,京中傳出武帝身子急轉直下的消息。
這1係列的事來的很突然,安王都懷疑武帝身體是許貴妃聯合太醫搞的鬼。
京中
周太醫是太醫院頭等太醫之1,醫術高超,如今深受武帝的信賴。
在醫術上周太醫幾乎是沒什麼可挑的,但在為人處事上麵,這周太醫便有些不通達了。
為人僵化古板的厲害,並不喜與人打交道,在太醫院裏幾乎沒有1個說得來的人,從來獨來獨往。
久而久之,大家也視他為洪水猛獸了,敬畏是有的,其他再多便沒有了。
周太醫和李大夫是師出同門,兩人的做事方向卻大為不同,李大夫更想頤養天年,周太醫則是留在京中。
為武帝做太醫,周太醫知道這不是1份好差事,但他不願甘於平凡。
周太醫以往雖也負責聖上的龍體安康,但那時1起負責的還有好幾位德高望重的太醫,自是不紮眼。
這次武帝的突然暈厥吐血,太醫去了不少,卻隻有周太醫被留了下來。
具體裏麵的情況外人都不知,那隻有周太醫和武帝知道了。
周太醫看著龍榻裏虛弱無比的武帝,犯起了難,武帝身邊的人隻有老太監李華還在殿裏伺候。
“陛下………您的毒種的有些深,必須解毒,老臣需要配製解藥,您要用幾個月才行啊!”
武帝抬了抬手,李華走到武帝身邊,俯下身聽武帝再說些什麼後,好半天才給周太醫1輯。
緩緩道來:“周太醫,陛下的意思是這事誰都不能透漏,他身體交給你他放心。”
武帝的意思很簡單明了,他知道自己這是中毒,並不是突發的疾病,他常年練武,身子骨除了打仗留下的舊傷,1點問題也沒有。
這次的毒很是嚇人,但他不能將自己的身體狀況公布的太早,避免下毒之人的奸計得逞。
反正最後,對外說的是,武帝的命是救回來了,突發的疾病病重,需要休養,最少要1兩個月,所以上朝批閱奏折等事務都是太子代勞。
曆代以來,皇帝的龍體安康都是大事,即使太醫院派人過來診脈也都是幾名醫術高超的太醫1同前來,分別由好幾名太醫把脈,共同商議後才開方拿藥,藥方必須記檔存案,藥渣也必須保存留待以後查證。
經過這事之後,這周太醫算是開創了先例,榮寵至極,連太醫院院使都不敢提出任何異議。
聖上自己的龍體都交給周太醫了,旁人哪還有幹涉的餘地。隻是當麵不敢說,背地裏閑話也是不少的。
周太醫置若罔顧那些閑言碎語,每日給武帝配製好解毒的湯藥後,就步入自己的值班房。入了內後,便去了書案後坐下。
他頭發花白,麵色線條頗為冷肅,額上有明顯的川字紋,1看就是那種平時多思多慮,並且極為不好說話之人。
想著剛才又有人找他打聽聖上龍體1事,周太醫就深深的皺起眉頭。
其實不用猜,他就知道是誰,能對聖上如此關心的也不過是那幾位。
麵上裝的好,是為了關心陛下,實質上到底如何是任誰都能想到的。
還會不會有人來打聽呢,周太醫真心不知道。
可無論怎樣他都隻有1條路可走,那麼就是緊緊的咬住牙關,誰也不告訴。
不說說不定還能拖些時日,說了他會立馬就死,那他定是不會開口的。
.\/84045001\/30302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