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多一會兒又走上來了另外一個人,是個美麗的女子,名叫千鶴,經過她簡單的安排,學校將入學的新生分為兩個班級,一年級一班和一年級二班。在二十一世紀中葉全球人數劇增的情況下,每年也就幾百人能通過學校設立的入學門檻並進入學校學習。大多數時候,靈路一個年級在學校裏麵的人數並不算多。安排好班級過後,那個叫千鶴的女子把班級信息和課程數據發入到每個人的手機過後就離開了,隻剩下一群才來到學校對一切充滿新奇的大學新生麵麵相覷。
簡單的熟悉了過後,陳銘浩打開手機看看了下。一年級一班。160多人,教學樓區,住宿樓區,食堂區域,簡單的各種生活區域,還有各種文體訓練館,訓練場,圖書室,裝備部。其實和一般大學也沒什麼兩樣吧,陳銘浩心裏這樣想著。
把過去一段時間在美越工作時自己配備的幾套衣服帶上,按照手機指定的路線,不多時陳銘浩就到了自己所在學校的宿舍區域。通過了解,學校對在靈路修讀的學生格外照顧,每個人都配有單人單間的住宿條件。單人單間對於二十一世紀中葉的大學生來說不可謂不奢侈。特別是在S城這寸土寸金的地方,地方財政緊張,階層分明,底層普通人一輩子都不容易在大城市裏麵擁有屬於自己一席之地。而靈路,對於在校的學生就提供了各種應有的條件。
陳銘浩走進自己的房間,簡單古樸的氣息迎麵襲來,與外麵華麗虛浮的表麵相比,也許這才是這所學校的真正內在。陳銘浩很喜歡這種樸素的感覺,給人一種格外的安全感,隻有這樣,陳銘浩才會感覺這個地方好像是真正屬於自己的一樣。靈路也做到了這一點,綁定身份過後,這個房間在陳銘浩在學校的時候,也隻有陳銘浩一個人擁有這個房間的行使權。
簡單的收拾了下房間,陳銘浩在牆上看見了很多有趣的東西,裏麵有過去幾年裏各種前任主人留下的話語。陳銘浩看著牆上刻下的語句,感覺很有意思,左邊有;山不向我走來,我便向山走去。也有;世界之大。也許終究沒有我的容身。下麵有;你走了,我隻看見了世間所有的淒涼。應該是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時期留下的不同的內心獨白,陳銘浩猜想這個房子的主人們一定都非常的有故事。
陳銘浩站在牆邊,若有所思的拿起筆,提筆也在牆上寫道:故事的開始從這裏開始。
打開房間配置的電腦,陳銘浩用W軟件登錄上自己的社交賬號,裏麵保存有前幾年陳銘浩對自己父母留下的各種話語的數據。最早的消息在五六年前,那時候陳銘浩才十二三歲,通過心智計劃後,那段時間的陳銘浩一蹶不振,覺得自己也不過是一個什麼也不是的普通人,父母也不在聲旁,陳銘浩總把自己想說的話還有心裏的各種苦楚擺弄在這個社交軟件上。雖然無人知道,軟件上除了自己父母也沒有什麼其他好友,但是年輕的孩子除了用這種獨有的方式來傾瀉心裏的苦楚。就沒有其他能夠傾訴的對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