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話間,雙方進入到BP(禁\/選用角色)環節,訓練室裏的對話內容也漸漸回歸到陣容搭配上。
兩邊上來都先熟門熟路地禁掉幾個版本必ban角色,緊跟著,PZE鎖了克製自身體係的全圖支援型法師,相當於表明這一局要打招牌的雙邊雙核戰術,NYT見狀,卻沒有按常規封鎖擔任節奏中樞的角色,而是毫不猶豫地鎖掉了呂星壑的「占星師」。
這一手禁用非常冒險,而且多少帶了點心理上的打壓。按理說,PZE可選的輸出不止一個,靠禁是禁不完的,反而浪費ban位,但恰恰因為今天下路是呂星壑,NYT顯然吃準了他角色池淺,而且對線能力不如袁牧,直接ban掉他曾經最拿手的下路角色,等於是掐住PZE的七寸。
《聖殿傳說》的遊戲平衡做得很完善,雖然角色強度會隨著版本發生一些波動,但從來沒有某個版本整體加強或者削弱某一分路的情況,因此隊伍能夠圍繞任何點位來構建自身的戰術。
可選的體係多,當然有利也有弊。好處在於比賽的走向往往難以預料,獲勝方式很多,但壞處就是,一旦沒有了保證無敵的版本答案,就相當於沒了安全網,整個賽季從頭花式挨打到尾也是常有的事情。
所以傳統強隊通常都會準備一些獨門戰術,練到爐火純青的水平,無論什麼時候拿出來用,都能最大程度確保勝率。
PZE的雙邊雙核就是其中之一。這個體係依靠中野輔三人掌控節奏,上單和AD擔任輸出核心,突出一個機動性高,後期打團有控有爆發,還能單帶邊線壓製,而且,上路充當輸出的輕裝戰士,比其他C位更抗揍,陣容穩定性也很高。
不過,這類陣容有一個明顯的缺陷,就是中期容易出現傷害真空的情況。這個真空期可長可短,取決於上下兩路主C的發育情況,越快地做出核心裝備,就能越早脫離缺傷害的窘境。
PZE玩這套戰術之所以成功,就是因為隊員幾乎都能在前期對線上,靠個人實力壓製對手,而進入轉線期之後,則能夠憑借中野輔極為老練的戰術,把節奏掌控在自己這邊。然而這次轉會期,恰恰走掉一個節奏點和一個C位,還能不能打出那樣的效果,就非常不好說了。
NYT敢放著less的中路不管,又目標明確地封鎖呂星壑的角色池,顯然是想從中下這兩塊“短板”入手,給他們一個下馬威。
這點小算盤PZE當然能看出來,卻並沒有什麼足夠高明的應對方法。EE沉吟片刻,最終還是硬著頭皮亮出了節奏型的打野,中路則選下了更保守的多蘿西婭,這個法師有一定能力配合抓邊,成裝之後也能當一個輸出點,以防下路發育不良,導致全隊沒有傷害。
“但兩個邊線還是得補大核,less前期推完線多支援。”鎖完中野,EE又提醒道。
“這樣的話,AD隻能出梅薩了,”聞橋邊說邊有意無意地瞥了旁側一眼,“我拿「契約者」輔助,線上強度才夠。”
他這話一說完,在場的眾人就都愣了。
梅薩是AD角色裏典型的玻璃大炮那一類,傷害高、生存能力差,對選手的操作和意識要求都非常高。不要說是呂星壑這種多年沒練過下路的人,就算讓聯賽裏中等水平的AD來玩,也非常容易翻車。
方樂當即反對:“不行,梅薩太脆了,前期還要壓線,很容易被針對的。”
“不選梅薩前期基本沒傷害,後期多蘿西婭也邊帶不了,怎麼跟對麵打?”
聞橋語氣淡淡的,態度卻很強硬,不過畢竟同隊多年,方樂顯然沒被震懾住,不僅不讓步,反而直言道:
“你們下路要是直接被對麵爆線,這陣容才是真的沒得打了。”
方樂說完,見聞橋一時不出聲,又鍥而不舍地勸:“AD就選個能賴線的也行吧?中期避戰吃資源,後麵打團輸出肯定夠的。”
“為什麼就非要覺得會被爆線呢?”聞橋皺了皺眉,沉聲問。
其實他的建議沒有錯,梅薩在目前版本裏,確實是最適合今天這套陣容的AD角色,不僅初始傷害可觀,而且裝備成型也比較快,發育順利的話,中期就能成為輸出支柱。
然而,這一切也的確要建立在雙人組對線發揮好的前提下,盡管方樂沒有明說,但很顯然,他會反對恰恰因為今天的下路是呂星壑。
誰也說不好,對上袁牧這種經驗豐富的AD,這個半吊子能打成什麼樣。
這種爭論在隊內顯然不是第一次發生了,訓練室的氛圍眼見著緊繃起來,聞橋跟方樂也都意識到說服不了彼此,便不約而同地沉默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