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按照各土司原來的治理方法,無異於把很多安南百姓變成了農奴、半農奴,從先進走向落後,不引起動亂才怪。但實行郡縣製,顯然又不為眾土司所接受,就算勉強應了,也必然心生怨恨。
????所以,朱永興才鼓搗出這個區域自治製度,在一定程度上廢除了陳舊落後的土司製度中的人身依附關係,但又給了這些土司另外一些照顧。比如賦稅、官員任免、內部事務等,都有所放寬。
????“吾總要盡量使諸位滿意,以答謝諸位襄助之功。”朱永興最後補充道:“照吾來看,實行區域自製也頗多益處,可使治下百姓安心生產,早日建設好地方。增加財富糧食;若依舊製,則民眾轉遷,白白損失了許多勞力,以及日後所要上交的賦稅。兩相比較,諸位好好權衡吧!”
????……………
????安沛城外的野戰,安南鄭氏拚湊出來的主力被消滅了九成以上。並且因為四處抽調,使得其他地方的守衛力量極度薄弱。所以,討伐安南的戰事對於明軍來說已經基本結束。在趁勝南下,攻占了升龍的最後一道屏障越池之後,明軍派出少量部隊,開始配合土兵四下占領兵力空虛的安南地方。
????簽訂城下之盟,或者說是不平等條約,朱永興認為隻是時間問題。對於封建帝王來說,如果不用擔心自己的決定遭到彈劾、否決。或者被下麵的民眾推翻,那維護自己的統治便是最重要的事情。
????這一點不僅朱永興知道,西方殖民者也知道,所以會保留一個名義上的皇權或政府,或者用利益拉攏一些上層人物,以便更好地控製,更好地掠奪。因為能繼續享受榮華富貴,哪怕隻是名義上的職位。哪怕國家喪失了主權和領土,這些人也很少會冒著殺身破家的危險去反抗。
????在殖民地國家。這種現象幾乎都是類似的。印度的各土邦領主是這樣,安南的阮氏政權是這樣,清朝皇帝也是這樣。為了自身的苟延殘喘,寧肯喪權辱國,也絕不拚死抵抗,更有“寧予友邦。不贈家奴”、“保大清不保中國”、“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這樣的奇葩言論。
????現在,這樣的事情正落在安南鄭氏的頭上。安沛大敗的消息傳來,升龍的鄭府便亂成了一鍋粥,緊接著便是明軍趁勝南下。攻取河池。這下子,整個升龍都是人心大嘩,混亂異常了。
????“調南兵,調太原鎮兵,調各地守軍,征精壯百姓,孤要率軍與敵再戰,孤要死守升龍,與城共存亡……”西定王鄭柞的咆哮聲在廳中回蕩,外麵的侍衛一個個麵色怪異,心中惶惶。
????“王上息怒,息怒啊!”鄭府首席幕僚陳範隆已經白發蒼蒼,這個時候也隻有他這個曾經給鄭柞做過老師的老資曆能勸、敢勸了,老頭子淚流滿麵,苦口婆心,“此誠危難之時,為安南社稷,為鄭氏族人,王上當慎重,當冷靜……”
????看著老師滿臉淒愴,白發落淚,鄭柞發泄得也差不多了,頹然坐在椅中,緩緩閉上眼睛,兩顆淚珠從眼角滾落。
????“王上,老臣……”陳範隆飽讀詩書,也知道“主憂臣辱,主辱臣死”,見鄭柞落淚,他也哽咽難抑,抹了把淚水,勉強穩住心神,陳範隆開始進言獻策,“王上且勿悲傷,明軍雖來勢洶洶,但尚有解決之道。可外患易退,內憂難消啊!”
????鄭柞撫著額頭,長歎一聲,這個道理他當然明白,高平莫氏、廣南阮氏,甚至被架空的黎氏皇族,哪個都是賊心不死,就等著鄭氏衰落,就會象惡狗一樣猛撲上來。
????調南兵,那隻是一句氣話,失去了壓製的阮氏不趁機北攻,那才見了鬼呢?調太原鎮兵,也是隨口一說,已經所剩不多的太原鎮兵能抵擋勢如破竹的明軍?再者,莫氏在高平、七溪、諒山已有異動,就等著這樣的機會吧?征精壯百姓禦敵,那更是不靠譜的事情。七八萬大軍都被摧毀,倉促組織起的烏合之眾又有多大作用?
????“難道隻有納款求和這一條路可走嗎?”鄭柞哀歎道。
????陳範隆沉默了一下,說道:“明朝言必稱仁義,行必遵綱常禮教,若派出使者恭順請罪,攜禮奉迎,想必不會逼迫過甚。明軍若收兵,則莫、阮兩氏亦無可趁之機。”
????“能夠如此容易嗎?”鄭柞很是懷疑,輕輕搖頭道:“看明軍窮攻猛打的勢頭,豈是能夠輕言退兵的?”
????“王上,滇省大部可還被清軍占據呢,明軍的大敵豈會是我安南?”陳範隆補充道:“隻要明軍不繼續進兵,我們再行退讓也可,升龍若失,則國本動搖啊!事關王上一族的榮辱安危,王上不可不慎,不可衝動啊!”
????鄭柞沉吟了一下。無奈地點了點頭,說道:“不知派誰前去求和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