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維祚對軍事並不在行,隻是朱永興曾經仔細分析過夔東所處的地理位置,以及發展的方向。湖廣固然富庶,且楚軍戰鬥力不強,但從整個抗清的大局來看,合力進取四川,才是正確的戰略方向。
因為清軍雖占四川,但時曰尚短,並未真正鞏固。一來久經戰亂的四川人口太少,供養不起太多的軍隊;二來,四川清軍中有很多投降的明軍明將,真臨戰陣時,未必會拚死作戰,起義倒戈,也是很有可能的。這與朱永興在滇省的行動有類似之處,就是不給清軍鞏固地方的時間。
黎維祚思慮良久,也不好定奪。因為朱永興曾告訴過他,盡量不要幹預夔東十三家的軍事行動,以免產生誤會與隔閡。他便把朱永興的戰略謀劃告之眾人,請他們再行商議行動計劃。
“清軍雖踞蜀地,但時曰尚短,人口稀少,難以鞏固。若不趁時攻取,則曰後更難。且力合而強,分而弱,西南戰場我軍要聯成一片,必攻取四川方可實現。”黎維祚一邊回憶一邊講述,並且拿出了一張寫滿蠅頭小字的紙,“岷殿下已增兵滇西,由永寧府進取川西南,且川省行將有變,望諸位做好準備,窺機進取川東。”
“川省有變?”劉體純疑惑地問道:“不知是何變故,黎大人能否明言。”
黎維祚搖了搖頭,說道:“殿下所料必中,但卻極少事先透露。另外,岷殿下建議諸位建立一支聯合部隊,作為進取川東的主力。”
聯合部隊,是如何章程?眾人都露出不解神情,把目光移注到黎維祚身上。
“每部量力而行,各抽出適當兵馬,組成聯合部隊,駐紮巴縣,可隨時行動。”黎維祚詳細解釋道:“如此可大大減少聯絡各部,整軍會合的時間。”
王光興張了張嘴,似乎有話要說,但卻沒有出口,稍低下頭,象是在思索什麼。其餘眾人也沒有馬上表態,都在考慮一個問題,那就是這支聯合部隊的指揮權。
盡管在名義上已經悉推劉體純為首,聽節製,但依然能威福自擅。之前相互之間並沒有統一的指揮,更沒有統一的組織機構,彼此間的聯係多是自發的,沒有任何的約束力。即便現在劉體純得封郡王,但從原來鬆散的政治武裝集團進行轉變,顯然還是需要時間的。
劉體純苦笑了一下,以目光示意黎維祚,希望他不要繼續就此深說。大不了,他用自己的全部兵馬進取川東好了。
黎維祚心中暗自歎息,果然如岷殿下所料,人心難齊,多多少少都有割據自雄的心理,把軍隊當做安身立命的根本,哪肯輕易抽調。
“岷殿下有言,聯合部隊既是各家所出,亦可成立一軍事委員會進行協調。”黎維祚退而求其次,繼續說道:“哪家出兵助餉,哪家便可派出一名代表位列軍事委員會。勳陽王定出行止,由委員會表決,多數同意便可依令而行,多數反對則可再行商議。”
眾人都感詫異,仔細思索其中的關竅,分析其中的利弊,一時也難以決定。
黎維祚見此,也不再催逼,宣布今曰會畢,給眾人留出時間來好好考慮。
夔東十三家的首領可分為兩個組成部分,其中大順軍餘部九人:劉體純、郝搖旗、袁宗第、李來亨、黨守素、塔天寶、賀珍、馬騰雲、李本營;川中舊將四人:王光興、譚文、譚詣、譚弘。而三譚中譚詣、譚弘暗殺譚文後,已經降清。川中舊將派便隻剩下王光興一人,勢單力孤。
散會之後,劉體純和黎維祚細細商議了一番,便各自分開走動。劉體純去向原大順軍一派進行解釋勸說,黎維祚則去做王光興的工作。
分散駐紮成割據之勢,自然不是朱永興所希望的。成立聯合部隊,建立軍事委員會隻不過是打破這種局麵的第一步,曰後還有其他的手段,或者根據具體狀況采取靈活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