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六章 緬甸“行宮”,決戰之前(3 / 3)

望遠鏡的視野中,楊彥迪的旗艦已經衝到了艦隊的最前麵,長時間在高、雷、廉州及附近海域活動過,他比英國佬更熟悉這裏的海情和舤線。

不知道英國佬是怎麼對付清軍的哨船的,反正岸上的烽火台並沒有發出報警信號。大概在清軍眼中,什麼荷蘭人、法國人、英國人等等,都是一個德行,分不出具體的國家。

段智英放下了望遠鏡,身後甲板上也熱鬧起來,戴著紙帽子,臉上塗的亂七八糟的明軍士兵紛紛從船艙中出來,到甲板上透氣。裝束雖然夠癟腳,但從遠處看,本來也沒多少清軍真正見過西夷人,卻也難以分辨出這些怪模怪樣的西夷人竟是明軍假扮。

第二支隊即便有兩艘法**艦打頭,估計也混不過來了,段智英苦笑著搖了搖頭。因為艦船數量足足有八十多艘,“荷蘭”人太多了,清軍不是傻瓜,要他們第二次上當顯然有些異想天開。

不過,那也應該是四五個時辰之後的事情了。在那之前——不正是突擊支隊大發神威,建功立業的機會?或者是一場激烈慘酷的大海戰之後,自己葬身海底?段智英突然笑了起來,每艘船上差不多都安排了一個英國佬充門麵,現在這個英國佬正滑稽地比劃著手勢,似乎要證明他比一個明軍士兵更強壯。

“艦長,這個英國佬還真有意思。”見習少尉李望山走了進來,作為同是講武堂海軍科畢業的校友,他和段智英關係親近,更對這位學長如此快地高升而欽佩不已。

“莫要小瞧他,說不定他以後會成為咱們的顧問呢!”段智英已經聽到了朱永興似乎要聘請西夷作海軍顧問的風聲,便間接地提醒這位小學弟,“英國人的航海技術是很厲害的,特別是遠洋。而且他們的海戰水平也很高,當年,西班牙的無敵艦隊便是被他們打垮的。”

在講武堂有專門的講述外國海軍的課程,目的是讓這些軍官開闊眼界,而將近百年前的那場關乎世界曆史走向的大海戰也是教材之一。

“艦長說的是。”李望山連連點頭,說道:“講武堂又有了新的地圖,那英國離此有萬裏之遙。殿下有一次看著地圖,曾感慨地歎息:兩國交往總是互相的,可英國人、法國人、荷蘭人、西班牙人能來明國,明國還沒有艦船能駛往歐洲,真是很遺憾。”

段智英沉默了半晌,抬頭望向無邊無際的大海,低沉地說道:“那便讓我們努力奮鬥,早日實現殿下所願,讓歐洲的西夷人也能看到我們大明的威武軍艦。”

………………

終於還是沒能胡混過去啊!盡管第二支隊的指揮陳上川早有預料,但還是感到些許的失落和不滿。現在,他正帶著一支分艦隊攻擊清軍的瓊州口(現海口港),把失落和不滿通過炮彈發泄了出去。

瓊州口的清軍艦船並不多,陳上川指揮的艦隊占有明顯的優勢,牢牢地封鎖住了海岸線和港口。清軍艦船衝不出來,在火力對抗中很快便喪失了還擊之力,岸上的炮台也被一一打啞。

十幾艘隻裝備兩門火炮的輕船隨著陳上川的旗號衝了出來,衝入港口,在離敵艦很近的距離開炮射擊,將一艘艘敵艦送入海底。

雖然很想將敵船俘獲,但時間是寶貴的,此次行動的目標是白鴿門水寨,隻要擊沉敵船,使其難以越過海峽報警便達到了目的。

戰鬥已經毫無懸念,陳上川的望遠鏡轉向了海峽北麵,在視野的盡頭並沒有發現筆直升起的烽煙。或許是離得太遠看不見,或許是沿海遷界廢棄了烽火台,也或許是被清軍哨船看破後下手果斷,沒有漏網之魚。他並不敢確定,但盡快按計劃行動,使突擊支隊有後力支援,總是沒有錯的選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