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七章 先挫銳氣(2 / 2)

晉王李定國衡陽一戰,從某種意義上來講,確實保破了八旗不可戰勝的神話。但時間已經過去了這麼久,南明之後的頹勢。以及參與那次戰役的兵將的損失,到目前來講,影響已經衰弱了很多。雖然出緬入滇之後,在朱永興的領導下,明軍取得了不少戰績。但對戰八旗兵將卻並不多,小勝利也含有水分,沒有轟動性的效果。

特別是明軍大規模換裝之後,這一場對戰也是檢驗,檢驗火槍、刺刀是否能在野戰中抵擋住八旗的騎射衝擊。當然,明軍的各種火炮在數量和威力上,也要超清軍很多。可以說,清軍是精銳盡出,明軍亦是主力迎戰,人員、物資、裝備等方麵準備得也相當充分。

至於在戰術方麵,馬寶等人在反複商議研究過後,終於還是選擇了較為穩妥的辦法。那就是先不急於進行大規模的野戰,而是先用防禦挫敵銳氣,消耗其有生力量,然後再在敵人受到一定損失後伺機用野戰取得最後勝利。

在野戰中對付衝擊力最強的騎兵,明軍還有著謹慎心理,但要說到陣地防禦,那可就是信心十足了。騰衝之戰,元江之戰,廣西之戰,明軍可以說是從陣地防禦中一步步走向勝利的。胸牆、壕溝,火槍、刺刀,火炮、手榴彈,從工事修築到武器配備,明軍可謂是經驗豐富,手段齊全。

事實上也達到了馬寶等人的目的,在兩天的戰鬥中,清軍輪番攻打,火炮轟擊,卻依然無法突破明軍的防禦陣地。依靠陣地防禦的優勢,明軍殺死殺傷清軍已達三千餘人,而自身損失卻不過七八百。

消耗其有生力量,挫折其洶洶氣焰,明軍的目的達到了。同時,也給了滿蒙八旗一個錯覺,那便是明軍懼怕野戰,才隻好被動防守。這樣一個錯覺的產生,對明軍之後的野戰獲勝是十分有利的。

野戰不是蠻戰,最終目的是為了獲勝,自然要講究戰術戰法。敵氣勢洶,則先挫之;敵兵力多,則消耗之。選擇有利的時間,有利的戰場,有利的條件,再進行野戰以擊敗之。這是朱永興所建議的戰略戰術,馬寶等人忠實地加以貫徹,具體的細節,則要考驗馬寶等人在前線的謀劃和指揮水平了。

麵對明軍的堅強防守,清軍將領覺得試探已畢,終於要變換戰術,以打破僵局了。

“分兵迂回,騎兵繞道奔襲,敵軍的防守不攻自破,且會軍心大亂,擊之即潰。”靖南將軍穆裏瑪對兩天來的攻擊失利並沒有氣極敗壞,反正死傷的都是耿藩兵將,說白了,都是漢軍,滿蒙八旗可是毫發無損,此時他目光咄咄,自信地提出了自己的方略。

“敵軍的防禦確實很嚴密,火力也很強,顯是主力在此。”平南將軍圖海與穆裏瑪早有默契,應聲說道:“避實擊虛,都統大人之策正合兵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