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守不意味著怯於進攻,既然判斷出明軍主力在此,清軍的分兵迂回便顯得過於狂妄和輕敵。當然,八旗軍以少勝多的戰例數不勝數,且大多是在主動進攻中獲得,即便明軍人多勢眾,也並沒有占據什麼優勢。無論是從征戰遼東,還是席卷中原,或是進兵西南,都是如此。
經驗是可以借鑒,但過於相信則又是一種誤導。奇計妙策,說的便是如此。戰陣廝殺,講究的是變化,因時而變,因敵而變,因勢而變。明軍東征接連取勝,本應給清軍敲響了警鍾,但遠來的滿蒙八旗卻依然以我為中心,依舊倚仗著騎射無敵的神話。由此,已經在戰略戰術上失了幾分。
迂回繞襲的部隊還沒有傳來消息,這邊明軍主力盡出,突然反守為攻,擊潰了佯攻的一部清軍後,向清軍大寨逼近。首當其衝的,便是耿藩兵馬的大營。
陽光下,遠處的地麵探出了多麵的旗幟,隱隱可以看到明軍的紅旗,再看過去,旗幟下,是一個個整齊的方陣。方陣中刀槍耀眼,盔甲閃亮。
清軍的號角不斷響起,軍陣結成,不斷的迎了上來。就在清軍大營外數裏,敵我雙方在相距不到一裏處,都是相互停了下來。
“賊奴作戰,死兵在前,銳兵在後。死兵披重甲,雖死而不退,後又接輕甲善射之兵。最後為奴賊精騎,人馬皆重鎧。待我銃炮擊發,急突而出,尤擅左右突擊,不見利而不進,或遠或近,或多或少。或聚或散,或出或沒,動靜之間,其勢極詭,最是難防……”
魏君重舉著望遠鏡,在中軍的指揮台上觀察著清軍的陣勢。輕抿嘴角,露出了一絲冷笑。講武堂有對八旗兵將作戰特點的總結和評價,但也對目前的八旗作出過重估,現在看來,還真是如此。
“……兵員少了,士氣低了。賴以開國的久經戰陣、功勳卓著的大將已不複存在,他們的子弟即便承襲爵位,卻少不更事,缺乏戰鬥經驗。無法替代父輩馳騁疆場的角色。我軍有裝備之優勢,再以穩定製敵快速,以堅韌製敵強硬,以防禦破敵堅銳,則八旗不足畏,騎射不足懼……”
是啊,不動如山,任你狂風暴雨。我自巋然而立,就算是全盛時的八旗。又能奈我何?何況現在的八旗兵將,並不複當年祖輩之勇,披著虎皮的豺狼,又有何懼哉?
魏君重放下望遠鏡,心中愈發自信。對自己的自信,對手下兵將的自信。對武器裝備的自信,對軍心士氣的自信,對陣法對戰的自信……
燧發火槍裝填快速,威力勝於鳥銃,更可以讓火槍兵更緊密地排列。射出更密集的彈雨;加裝刺刀,既可抵擋騎兵衝擊,又可白刃衝鋒;陣前佛朗機射速快,彈雨密,對付集團衝鋒相當有力;空心陣中的火炮可曲射,天威炮打擊遠處,轟天炮就近支援,爆炸彈的威力令人瞠目……
這還隻是武器上的優勢,明軍在布陣上也反複商議研究,煞費苦心地布出了中間突出的數個方陣。最突出的方陣便是魏君重所率第一師第一團的精銳,兩側分別是另外兩個師以營團為單位列出的方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