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章 戰局,焦點(2 / 2)

查如龍猶豫了一下,點頭道:“殿下放心。屬下已有七八分把握。”

“那便好。”朱永興輕輕吐出一口長氣,“有備無患,能否用上且不說,若沒有個準備,可就拿不住那鄭經了。”

“屬下明白。”查如龍突然狡黠地一笑,說道:“殿下,興許用不著咱們出手,台灣那邊便會有招兒對付鄭經呢?”

朱永興輕輕點了點頭,這說得沒錯,自己占著朝廷大義,台灣的鄭襲等人豈能不走這個門路?看來,主動權確實已經掌握在自己手中了。

對於福建來說,是沿海遷界的重災區,尤以興州、泉州和漳州三府最為嚴重。所遷之民,全都失去生計,顛沛流離,號泣之聲淒厲,背夫棄子、失父離妻的人間悲劇隨處可見。

也正因為如此,明軍的到來,得到了廣大民眾的支持。再有一係列激勵政策,支前、擁軍的熱烈程度不下於廣東。

所謂得民心者得天下,這並不是沒有道理。特別是在這朝代更替、人心不穩的時候。清廷的短視和暴虐給自己掘了墓坑。時勢不同,因為朱永興的存在,南明未滅,且大有中興之勢,民眾有希望,有光明,激起的反響自然更大。

對於朱永興來說,他也認識到了南明與清朝在抗衡中具有的優勢。那便是發動和組織,雖然還逃不出以利相誘這個手段,但在戰爭潛力上來講,南明已經具備了與清朝抗衡的本錢。

資金、物資的獲取渠道,寬鬆惠民的政策,民眾擁軍支前的熱情,擴軍裝備的速度,南明都大大超越於清朝。更重要的是,每光複一地,都能把人力、物力盡快發動起來,捆綁上朱永興的戰車。就這一點,清朝是忘塵莫及。

別看現在明軍的主攻方向在福建,其他各地駐軍其實也在不斷的補充和加強。四川的李定國,雲南的白文選,粵贛、桂贛交界的李嗣興和馬惟興,還有廣州的衛戍師,一旦槍枝彈藥的缺口被補上,在整個長江以南,明軍可以在多個省份開始聲勢浩大的大反攻。

火槍兵的優勢也日益顯露,一個月便能訓練完畢,拿槍上陣。如果緊急,一周或半個月,也能夠補充進軍隊以戰代練。這種速度,再有以老帶新的補充方式,也是清朝所不能比擬的。

從目前的形勢看來,頗有些象晉王李定國兩蹶名王的時候,明軍氣勢大漲,清軍不敢接戰。但鄭家的內亂,又增添了變數,雖然主動權在手,朱永興也要權衡利弊,不使明軍和鄭家有火並的危險。

鄭成功逝世後,在台諸將黃昭、蕭拱宸等人以鄭經“**”,“不堪為人上”,擁鄭襲為東都主,並分兵準備抗拒鄭經。

而鄭經在得到消息後,以陳永華為諮議參軍、周全斌為五軍都督、馮錫範為侍衛,準備整師渡台。

這樣一來,台灣和金廈這兩股鄭家的勢力,便都要從“朝廷”這裏得到大義和允準。鄭經想承襲延平王的爵位,國姓爺的榮譽;鄭襲也要得到“朝廷”的冊封,以便名正言順地抗拒鄭經。

焦點一下子集中到了朱永興身上,左右逢源之際,朱永興當然也要力爭形成對自己最有利的局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