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罷了,罷了。”吳三桂突然長聲歎息,緩緩起身,對侍衛交代道:“備馬,叫人。本王這就帶親衛去曲靖,向岷。岷殿下請罪。”
“父王,還是多帶些人吧?”夏國相上前勸道。
“多帶些人?幾千,幾萬?”吳三桂擺了擺手,苦笑道:“既是無濟於事,又何必令岷殿下猜忌?他要招降,定要言出必諾。嗯,這也是他有今日成就的關鍵所在。所以,肯定會善待本王。至於以後——”吳三桂停頓了一下,目光掃過夏國相等人,歎道:“便要看你們的了。”
夏國相早想得明白。岷殿下是肯定不會放吳三桂領軍在外的,留在身邊作什麼左都督,便是控製吳軍的一個手段。吳三桂也說得清楚,若是他們能建功立業,他縱是人質,也必安全。若是敗績連連,那可就不好說了。
“我朝曾有此帽子嗎?”吳三桂萬般無奈之下做出了決定,但心火壓抑,正好對著捧衣送帽來侍候他更衣的下人發泄出來,指著自己的頭大聲叫道。
“去,給王爺取方巾來。”方心水趕忙斥責下人,並發出了指示。
“我朝有此衣服嗎?”吳三桂又扯一把自己的衣服,咆哮著。
…………………..
曲靖,本就是滇黔防線的重點,明軍不僅修築了防禦工事,更駐紮有重兵。一旦調動起來,便顯得更為快捷迅速。
對吳三桂的拖延,朱永興是恫嚇加威脅,可軍事行動的時間卻是與桂林的敘國公馬惟興約定好的,明軍壓向黔省也隻是前奏和準備,並不是馬上便要大舉進攻。
政治、軍事,兩手都要硬。朱永興在曲靖不光是和趙王等諸將商議準備軍事上的行動,還召見了總督那嵩及準備入黔的文職官員。
在不久前文官集團的陰謀破壞時,那嵩也表明了立場,將勸說自己的官員綁了交給朱永興,算是經住了考驗,也穩定了自己的地位。
人呢,都是現實的。遠在緬甸的永曆除了給那家幾個空頭銜外,並沒有任何的實惠。而在朱永興手下,那嵩才算是實打實地當上了雲南總督,那燾也繼任了土知府,那家的子侄們也有了安南都統使的官職,並且在外麵掙得了不少的地盤。
再說滇省的民眾,是最先安定下來進行戰後恢複的。看到治下百姓能夠吃上飽飯,穿上新衣,吃肉的日子不斷增多,更不必再擔驚受怕。那嵩的心裏也就明白了,孫可望不行,永曆更不行。在這樣越來越好的狀況下,還有誰會想著在緬甸的皇上?而那些搞陰謀的文官,嘴上喊著忠於皇上,還不是自己失意了才如此?自己若學他們,不僅那家會受影響,老百姓也會象對待那些文官一樣,唾棄咒罵。
“那總督。”朱永興打斷了那嵩的思緒,他趕忙正身傾聽。
“這位方先生,是新任命的貴陽知府。”朱永興一指方光琛,給那嵩作著介紹,“他熟知吳部各人的情況,以及黔省目前的狀況,能更好地安置好吳部家屬,使其能放心征戰。”
“卑職方光琛,見過總督大人。”方光琛恭謹地施禮。
“方知府不必多禮。”那嵩笑著抬了抬手,說道:“本督正愁沒有熟悉情況的官員入黔相助,安置不當以致激起吳部家屬不滿。現在有了方知府,本督也就放心了。”
“那總督不必急於入黔。”朱永興善意地提醒道:“待趙王率軍穩定了黔省形勢,那總督再去主政不遲。嗯,滇黔總督,現在才算是實至名歸了。”
“皆賴殿下指揮得當,又得一省之地啊!”那嵩向著朱永興拱了拱手,“收服吳軍,則湖廣亦將唾手可得。”
“現在還未競全功,談收服言之過早。”朱永興謙遜地笑著。
“有殿下那番話,吳三桂敢不從命而來。”方光琛笑著說道:“他呢,便是想得過多,以致優柔寡斷。隻要不被逼到沒有退路,豈願打一場毫無勝算的戰爭?”
“就算是勝算極大,能不打還是不打為好。”朱永興感慨地說道:“少些死傷,便少些孤兒寡母,便少些悲傷哀痛。這場戰爭啊,死的人已經太多了。”
“可這戰爭還要打下去,直到最後的勝利。”朱永興的目光轉瞬變得堅定而決絕,“為了那些依舊在韃虜暴虐統治下苦苦掙紮的百姓,為了華夏的傳承,為了將來——”
朱永興的話並沒有繼續,因為他看到的中華的落後以及飽受的屈辱,整個民族的麻木沉淪,是那嵩和方光琛所無法理解的。
那嵩和方光琛不明所以,見朱永興突然停住了,似乎陷入了什麼難題的思索,也不敢打擾,便靜待其回過神來。
好半晌,朱永興才吐出一口長氣,往椅子上靠了靠,保持了一個較舒服的姿勢,自失地一笑,說道:“貴州土司眾多,要穩定,要發展,便不能不與他們搞好關係。但也不能一味牽就,有雷霆之威,亦有雷露之恩,軟硬兼施,方為治政之道。”
“滇省情況也差不多,那總督經驗豐富,屬下盡力輔助,當不令殿下憂心。”方光琛對貴州情況也很了解,雖然回答得謹慎,心中卻認為明軍強勢,土酋當不敢造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