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突破方向(2 / 2)

這就是看問題的角度不同,也是明清雙方目前所處的立場決定的。朱永興並不是需要甘陝的士卒,因為他已經不相信所謂的地域歧視,但他視甘陝為自己要光複的失地,不管它是否凋弊。

而敢於出營商、洛,在另一方麵也表示明廷渡過了困難時期,或者至少說是困難已經大大緩解。在糧草物資方麵,明軍可以采取主動的進攻計劃,而不必再擔心光複地區的民生困頓。

江南、湖廣收獲了一季糧食,而湄、仙地區早已經把收獲的第一季糧食運到了各個需要的地方。籌措來的款項從占城、真臘、暹羅買到了大批物資,足以支撐明軍在一個或兩個方向上采取戰略性的作戰行動。

而從戰局上看,進攻保寧(現閬中)的態勢是非常有利的。晉王李定國在重慶的鎮朔軍,以及由夔東十三家擴充改編的討朔、伐朔兩軍,已經形成了戰略上的包夾之勢。借助於長江航路的暢通和充足的船隻,機動調兵,足以在進攻方向上形成壓倒性的數量優勢。

…………..

人馬浩浩蕩蕩,在旌旗招展中昂然行進。不時有斥候縱馬馳過,通報著前方的消息。

晉王李定國在隊伍中騎馬而行,不斷地給斥候們下達著命令,而身前身後則是馬蹄聲雜遝,無數鐵騎正滾滾向前。

作為最先組建的騎兵部隊,鎮朔軍已經擁有了五千驃騎,三千龍騎,以及一萬五千名的步兵。從這個比例上來看,鎮朔軍是明軍中機動能力最強的部隊。

作為此次作戰行動的主力,李定國率領本部在嘉陵江西岸向北攻擊,鄭王劉體純統討朔軍的兩個師在東岸推進。參謀總部的計劃不僅是攻占保寧,而是要盡複川北,兵逼漢中。

“川北為漢中門戶,有川北後得有漢中,無川北不第無漢中。至保寧一隅屯聚清廷糧餉,又兼設文武,為西南地區滿清唯一立足點,破之乃為重要。”

對於總參謀部的布署,晉王李定國深以為然。當初蜀王劉文秀雖然有些操之過急,但也是看到了川北和保寧的重要性,清軍倚以為全川、收雲貴之大鎮。所以,他才要趁勝消除這個威脅。

盡管劉文秀兵敗保寧,卻不可否認在當時來說,他的大策略並沒有多大問題。隻不過是在攻打保寧的具體布置上,犯了輕敵分兵的錯誤。

而現在總參謀部作出收複保寧的計劃,情形與當年又是大不一樣。明軍已收複了四川絕大部分地區,且采取了有力措施經營四川。比如設官安民,組織移民,聯絡土司,加緊屯田,已經使自己立於不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