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章 京師大亂(1 / 2)

寒風在田野裏一無阻擋地呼嘯著,天空是灰色的,呈現著一種混沌沌的氣象。太陽也好象成了窮人,吝嗇地把光和熱收斂起來。

就在這萬物蕭條,本應該是人跡罕見的時候,由北京通向北方的道路上卻是喧囂異常。無窮無盡的大小車輛,車上亂堆著家用的東西,在冰霜覆蓋的硬地上咯吱咯吱地前進,扔在路旁的枕頭、破布、馬桶、掃帚、耙子等雜物隨處可見;雞在籠子裏叫著,牛羊係成一串在後麵走著,找不到主人的狗在亂鑽亂叫著……

自從退回遼東的決議在朝堂上被通過,北去的路上便熱鬧起來,即便心中再留戀這繁華之地,即便萬般不想回到那苦寒之地,但皮之不存,毛將焉附,滿人從王公貴族,到普通包衣,都無奈地收拾東西黯然踏上歸北之路。

起初的時候,撤退還是不急不緩的,在很多滿人看來,形勢並未到了特別危急的時候,說不定能在京師過完年再走。而先走的滿人,則貪婪地要把落到手邊的一切東西都帶走。僥幸心理,再加上所攜的東西太多,準備的時間太長,導致了撤退行動的緩慢。

這種舉族撤退,不同於軍隊的入寇劫掠,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拖遝延宕,比逃難還要慢上許多。

清廷做出了撤退的決定,卻不想如同逃難般淒惶,他們還努力籌劃著,希望能來一次有序的轉進,盡量多地劫掠物資和人口退回遼東。但想達到這個目的,卻是非常困難的。

明軍集團的壓力絲毫不放鬆,這使得河間防線的軍隊難以調動。為防萬一,清廷又不得不把京師的禁旅八旗大部派出,一部駐通州。作為河間防線的雙保險;一部分別駐於薊門、遵化、山海關等地,以確保北退的通路。

這樣一來,除去先前增援盛京的一部清軍外,清廷能夠調動的兵力已經所剩無幾。無奈之下,隻得再次命令各王公貴族把家丁奴才都抽出來,拚湊出了三千多雜牌軍。開始組織大規模的運送物資行動。

時近隆冬,清廷也同樣產生了僥幸心理,認為明軍可能因為氣候和水土的關係,發起進攻的可能性變小了。這樣的話,興許隨著時間的推移,會有什麼變數也說不定。

追根究底,滿清對放棄關內、退回關外還是不甘心的,當初冷靜的決定雖然獲得通過,卻無法改變心底的不舍和貪婪。從王公貴族。到普通包衣,都是這樣的心理。

所以,形勢的突然變化一下子打了清廷措手不及。河間防線轟然崩塌,近二十萬的滿、蒙、漢軍死傷無數,狼狽逃竄,如喪家犬般逃入京師,立時掀起了更大的混亂、驚惶的奔逃之潮。

心存僥幸的滿人如末日臨頭般恐懼驚慌,再也不能心平靜氣地收拾大小家當。都草草收拾,蜂擁出城。這股奔逃浪潮一起。清廷再也無法遏製,任何有序組織的意圖都被驚慌失措的人們破壞。更有官兵擅離職守,領著家眷、攜帶家財,倉惶北逃。

而逃跑的先鋒便是蒙古八旗,他們不再肯為了滿人去拚命,天示的預言使他們心膽俱喪。帶著劫掠所得向北跑,向北逃。由他們帶來的潰逃擴散蔓延,很多敗兵不去收容歸建,而是歇口氣繼續逃。

京城中亂成一團,消息滿天飛。一會兒說天津失陷了。明軍正沿河進趨京師;一會兒說通州正在激戰,明軍暫時打不過來。種種消息也不知是真是假,不斷加劇著恐慌的氣氛,可謂是一夕數驚。

如果說形形色色的消息還隻是聽聞的話,京城內連續發生的血案,則更令滿人感到危機就在身邊,那些旗奴家丁都成了潛成的敵人,不再是恭順的羔羊。

鑲黃旗監生郎廷樞及其親眷在家中被殺,據幸存者講述,是一夥頭裹黑布、脖纏紅巾的暴徒所為,而引領者卻是郎家的家人黃吉,綽號黃裁縫。

九門提督鄂克遜帶十數親兵回家路過鼓樓時,突遭“賊人”狙擊,這夥“賊人”躲在街旁店麵內先是火槍齊射,接著又投擲炸彈,然後執利刃衝出砍殺。鄂克遜身中兩彈,當場被擊斃,親兵也死傷大半,隻有兩人拚死逃出。而“賊人”雖有損傷,但卻相攜逃竄。

洪承疇府邸突起大火,煙火升騰,一片大亂,其母連驚帶嚇,一命嗚呼。

多羅貝勒尚善的家眷大車小輛趕出城時,在城外十裏處突遭預埋的地雷襲擊,親眷死傷不少,更炸死其妻子。

固山貝子擴爾坤的家眷在城外三十裏外遭到伏擊,火槍、炸彈,然後是上百披甲執戈的“賊人”蜂擁而上,除了幾個家丁奴才外,其家眷盡遭斬殺,財貨被洗劫一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