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三章 起駕北上(1 / 2)

遷都北京是早已確定的事情,但真正起駕北上則意味著明朝的戰略重心完全轉向,即便是為了京師的安全,北地明軍的攻勢也將恢複,拓展京師的安全範圍。

而另一方麵,皇帝坐鎮北京,則北京往南的大片地區便可視為安全,既穩定了北地百姓的耕種求安的心理,也引發了一些富豪購買土地的熱情。同樣,南方的人口稠密區也頗有些平頭百姓衝著優惠政策而來墾殖紮根,畢竟南方的耕地開發得較為充分,而有自己的田地和租種別人的,是完全不同的兩回事。

這就是政策引導的作用,很多時候比強製更有效果。而這種手段還將用在以後的東北,人口數量的大幅增長是可以預見的,土地是不愁沒人要的。

皇帝起駕,本應是地動山搖,扈從如雲。但朱永興卻未張大駕,隻在水師和幾百護衛的保護下,悄然出了南京,沿運河而上,向著北京前進。其後的車駕中不過是嬪妃和皇宮侍女,忽忽啦啦的倒是挺浩蕩。

“不必看了。”坐在船上,朱永興聽了信使的講述,連信也不拆看,便擺了擺手,幹脆地說道:“沒有什麼議和,朕隻要無條件投降,除此之外,一概不理。”

滿清派出使者,請求議和。條件呢,朱永興懶得看。在現的形勢下,雖然朝廷的財政緊張,可也還是有辦法緩解。隻要攻打安南鄭氏,以及順道滅占城國的行動展開,以戰爭繳獲就能積聚起在東北進行一次大戰役的錢財物資。

而且,隨著北地的恢複,南方的穩定,支撐東北戰事的物資糧草會越來越充裕,軍事行動也會更加頻繁,更加猛烈。要是這樣還議和,那朱永興的腦袋純粹是進水了。

“等等。”朱永興突然有了個惡作劇的想法,他想起了一句很有名的狠話,不由得笑道:“給韃虜使者帶句話:汝不來降,則自今以往,歲用兵,夏蹂汝耕,秋燒汝稼,朕今年二十有七,迨至於發白齒落而後止。”

嗯,不投降是吧,那就打下去,沒有期限。若說期限的話,從二十有七,到發白齒落,總有個三四十年吧,我準備用一輩子的時間跟你們打,你們能支撐到那時嗎?

其實從開春以後,明軍的優勢便體現出來,主要是在水師上。覺華島就象一顆釘子,紮在山海關和錦州之間,甚至遼西走廊也麵臨著明軍水師的威脅,滿清雖然極力想撐得大一些,但還是知機地從山海關撤退,收縮至大淩河、錦州一線布防。

也就是說,現在明軍幾乎可以不遇抵抗地推進至寧遠一線,然後以覺華為物資囤積地,與滿清形成新一輪的對峙。而物資準備齊全後,遼西遼東便會出動夾擊,最低的目標也能光複錦州,再對沈陽構成威脅。

雖然現在的形勢十分有利,但在軍事上,朱永興還是稟持著持重用兵,力爭以壓倒性優勢取得最有把握的勝利。比如說兵力,東北軍區的定額為十萬人,就已經超過了滿清現在能動員的兵力總數。再有北京軍區的助戰,兩倍於敵也是能夠實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