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張邈為何會背叛曹操?(2 / 2)

“沒錯!”

“兗州名士邊讓一家,就是最好的證明。”

“邊讓的死,對兗州的官員來說,是一種警告和震懾,讓他們感到害怕。”

“張邈也怕!”

“袁紹還多次挑撥,曹操和張邈的關係。”

“比如王匡被袁紹寒了心,要去投靠張邈,曹操聽從袁紹的話,把王匡殺了。”

“這個時候的兗州上下,早就充滿了反曹情緒,不想曹操繼續當州牧,不想自己成為袁紹的附庸。”

“曹操攻打徐州,前後打了兩次,用的還是他們兗州的資源。”

“張邈他們不可能眼看著,曹操消耗了兗州的資源、兵力,甚至是根本。”

“再有陳宮推動,張邈就反了。”

陳舟繼續分析下去。

曹操能當上兗州牧,和張邈背叛的關係,展開分析得差不多了。

曹昂聽得入神,心裏感歎,原來背後的原因那麼複雜。

曹操聽到這裏,也發出一聲感歎。

怪不得他當上兗州牧之後,和張邈的關係產生了微妙的變化,不再像以前那樣融洽。

盡管第一次打陶謙的時候,他還能放出豪言“我若不還,往依孟卓”,但也隻是客套話,為的是在自己出戰的時候,讓張邈安安心心地幫自己穩住大本營。

另外,兗州官員對他的政令,並不放在心上,經常陽奉陰違。

原來是兗州官員,不想成為袁紹的附庸,他們還自認漢臣,不想和袁紹扯上關係。

“若我能想到這些,當時的張孟卓,就亂不起來。”

曹操說著,眼神又很熾熱。

裏麵講課那位先生,能把事情分析得那麼透徹,這還隻是其中一個方麵,能力肯定不差,他很想得到了。

回想起陳舟也是直呼張邈的名字,似乎不怎麼尊敬,曹操覺得自己還有機會。

應該能拉攏。

再有曹昂的關係在,陳舟肯定逃不掉的。

但是現在還不急,先摸清楚陳舟的意圖,再做決定。

曹仁道:“大兄,裏麵那位先生好像很厲害,張邈有他在,為什麼還會失敗呢?”

“是啊!”

曹操得到曹仁的提醒,也感到疑惑。

有這樣的能人在,按道理來說,張邈想失敗都難了,但還是失敗了,這就很不應該。

“難道說,這位先生不想幫張孟卓?”

這個可能性,被曹操腦補出來。

一定是這樣。

因為陳舟的語氣中,對張邈沒有多少敬意,不願幫張邈很合理,不過曹操又感到頭疼,先生對自己也沒啥敬意,都是直呼大名。

“如果他是真心教導子脩,沒有其他壞心思,我一定有辦法,讓他願意輔助我。”

曹操暗暗在想,一會後又道:“子孝,安排人查他的一切。”

聞言,曹仁馬上安排。

“請問先生,第二個方麵呢?”

曹昂的聲音,又透過木牆傳出來。

曹操也很想知道,他和兗州士族之間,有何利益衝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