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了想,周方明道,“清朝人陶耿義《南村輟耕錄》裏有一個圖案的記載,據說這瓷杯是北宋末年李師師的飲水杯。”

楊桐聽了內心震驚,他其實根本不明情況。

但跟三教九流打慣了交道,養成了古井不波的城府,雖然心裏波濤起伏,麵上不動聲色。

旁邊兩個女孩則大驚。

周方明指著瓷杯杯口位置,續道,“這裏有兩句據說是宋徽宗趙佶的詩:淺酒人前共、軟玉燈邊擁,因為篆字顏色已經和整體釉麵融為一體,極不容易辨別出來。”

李沐卉與康潔大奇,均打著強光手電用放大鏡看了起來,一會兒,楊桐也看到了那兩行字,豎大拇指讚道,“厲害!周老師真是博學多才。”

周方明問道,“楊先生以前在哪裏見過這種瓷杯?”

楊桐搖頭道,“沒見過實物,但聽說過。”

哦,原來如此。

此時的楊桐震驚又困惑。

當時那道白色光芒射入他眉心位置後,他雙眼看見的世界似乎就變了,其他都灰蒙蒙的,隻前邊李三的攤位上有一個光亮。

等他閉眼再睜眼,世界又變回從前一樣,而等他再次閉眼睜眼,眼前的一切又都灰蒙蒙的,隻前邊有一個光亮。

那光亮仿佛有吸引一般,楊桐於是來到李三攤位前,發現是一個瓷杯。

可是這瓷杯實在很難與古董聯係起來,說是現代老舊工藝品一點不過分。

楊桐看不出什麼,但既然如此怪異、有別於其他物件,他還是買了下來。

他此時依然困惑,不知在自己身上發生了什麼詭異事,震驚則是這瓷杯果然不尋常,北宋的?沒聽說有這種器型的瓷器啊?

倘若不是周方明的介入,楊桐根本看不出這瓷杯有什麼奧妙,更不知道居然能跟李師師扯上關係。

“周老,這北宋瓷杯怎麼跟現在的水杯差不多?而且,看著也不太精美?”李沐卉疑惑問道。

周方明道,“這瓷杯與北宋瓷器形製確實大相徑庭,坦白說,《南村輟耕錄》的記載也可能是錯誤的,我之所以對這瓷杯感興趣,其實是想研究一下。”

“既然是李師師的水杯,或許宋徽宗趙佶也用過,這也相當於無價之寶了吧?”楊桐對周方明笑道。

“還真不能這麼說,因為這套物件兒在宋朝瓷器史裏沒有任何記載,甚至連名字都沒有,《南村輟耕錄》是清朝人說宋朝事,不能當真的。”

周方明又對楊桐認真道,“你也是行內人,正常來說,以李師師與趙佶的關係,完全可以用汝窯燒製,但這件瓷杯並非天青色。

也許一切都是後人杜撰,值錢與否,主要看各人如何看待它的價值,今天如果換做其他人,或許根本不將它當做古董。”

汝窯釉麵溫潤如玉,在光線下青中泛黃,恰似雨後雲散,天青色一直是汝瓷中最珍貴的釉色,也是最難燒製的釉色。

是啊,既然是宋徽宗情人李師師用的,何不讓汝窯燒出天青色?而且這瓷杯不但色彩不對,形製也有問題,很像是主觀臆造的。

楊桐點點頭,他認同這些疑點。

他也算科班出身,在古玩城混了幾年,但這種物件兒別說見過,聽都沒聽過。

這時候外邊傳來喧嚷聲,隻聽顧雅喊道,“桐桐對不起!我不是故意的,求求你了,我們複合吧。”

又傳來顧大林話聲,“楊桐,你白白睡我女兒可不行!”

錢麗聲音則是哀求語氣,“女婿,你們結婚吧,馬上就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