遲恭此時也知道此戰必敗,絕無幸理,當下也不遲疑邊的百練騎殺退,然後緊隨著在黃子英身後廝殺,由於他與黃子英兩人都是勇猛過人,而尉遲恭個人武力驚人,黃子英卻是身邊有大量的親衛保護,兩人奮勇廝殺,居然在身邊漸漸聚攏了千餘人。
黃子英知道在這戰場上聚集的人越多,越容易引起敵人注意,他仔細觀察,發現唐軍的重甲騎兵從不分散,寧願少立戰功,也是聚集一處,蕩滌那些又重新聚集在一起的劉軍騎士。
他不禁心生絕望之感,眼前這支百練騎不知道是誰帶領,戰機把握的好,臨陣指揮也是強悍無比,而且絕不貪功,要知道劉軍騎兵畢竟多過百練騎,而且人逢絕境容易死地求生,而反爆發戰力,使得一支弱軍轉而變強,關鍵時刻,竟是會絕地逢生。
韓信的背水一戰的道理,正在於此。
黃子英堅持讓劉武周先走,自己卻叫住尉遲恭死戰不退,也是存了僥幸的心理,若是敵人一看戰事如此順利,轉而把重騎兵分散開來,那麼黃子英就能激勵兄弟們的士氣,轉而向敵人的輕騎下手,邊戰邊退,然後與自己的步兵會合,這樣這一戰就算局部小有失利,隻要等宋金剛的主力前來會合,此戰最少也打成了一個不敗不勝的平手局麵。
可惜,敵方將領將不知是誰,竟是絕不貪功。三百鐵騎依然緊緊圍攏在一起,劉軍騎士隻要稍有聚堆,就會被這些騎兵迅速驅散,重甲鐵騎之下,沒有任何一個劉軍騎士是人家的一合之敵。
眼看黃子英這裏地劉軍騎士越聚越多,率領重騎的唐軍將領顯然也是注意到了這裏的動靜,黃子英看的分明,敵人陣中的紅旗連連擺動。三百鐵騎齊聲呼喊。掉轉馬頭。如林長向著自己這一邊猛然一擺,然後架起。
大地翻騰,鐵甲如牆。
眼看敵人越逼越近,黃子英麵色慘然,他若是此時掉馬就走,憑他的精銳騎兵的戰力護著他逃走應該絕無問題,可是身為主將眼看就要全軍覆敗。而自己這一方還有僅存的一點機會,劉武周已經被他勸走,黃子英卻再也沒有退走地道理。
適才劉武周含淚而走,顯然也是看出來這一點,隻是卻並沒有一語勸慰,身為一軍之主,他顯然也是知道黃子英必須留下地道理,是以無言以勸。
此時唐軍步步進逼。黃子英知道再無可退。要是能壓住對方地勢頭,然後緩緩退卻,之後與步陣合陣而擊還可與敵一戰。若是這樣潰敗而逃,就算穿插過百練輕騎的防線,步陣也勢必會被自己的騎兵衝亂,這樣一來,敵騎追擊而至,則步騎皆潰,這一仗卻是輸的極慘。
當下再無猶豫的餘地,黃子英振臂而起,向著諸人厲聲喝道:“陛下待咱們不薄,此將士用命之時,諸位,隨我迎敵。”
他說的慷慨激昂,可惜剛剛劉武周帶著親兵逃走已經被眾人看的真切,階級有高低之分,可惜在諸人眼中,自己這一條命也不比這個陛下便宜什麼,劉武周身為皇帝可汗能走,卻把自己這一群小兵留下賣命,自己拚死卻又是所為何來?
當下雖然有人稀稀拉拉應了,卻是有氣無力,根本全無士氣可言。
尉遲恭加入劉武周麾下時間不久,當初也是被對方地厚禮卑詞所動,又想起對方也是一條好漢,三度征遼功勞赫赫,並不比自己弱上幾分,這才應命加入。
隻是對方居然奉突厥為主,這令得尉遲恭頗為不滿,他對隋朝當然沒有什麼感情可言,可是漢家兒郎居然奉夷狄為主,卻是讓他很是失望。
到得此時,劉武周攻雁門關不成,得了定襄郡不假,可是定襄土地廣大,人口稀少,而且麵臨突厥,這些年來大隋武備廢馳,牧民漸漸南遷,占了定襄不少土地,劉武周也是沒有什麼反應,今次又敗在李元霸手上,眼看就是霸業難成。
尉遲恭心中失望,對劉武周臨陣退走也是不滿,原本不想再拚,隻是看到身邊袍澤都麵露絕望之色,他是典型的軍人,當下對步步緊逼的唐軍極是不滿,耳聽得黃子英鼓勵士氣,心中卻是想道:“他***,未免逼人太甚。”
看著敵騎越逼越近,尉遲恭索性不理會黃子英說些什麼,手中馬槊一舞,自己向著敵騎疾衝而去,黃子英眼看這個蓋世猛將如此勇猛,心中大喜,當下也是帶著麾下騎士緊緊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