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柏川自然是認真應下,還對張嫂子表達了謝意。

之後,張嫂子把這些年發生的事情簡單跟他們說了一遍。

他們逃荒離開後不久,當今皇帝也就是當時的宸王就帶著人來賑災了,召回了不少流民,給大家錢和糧食,還從很遠的地方運水過來,大家便是靠著這些活下來的。

張嫂子一家是跟著娘家一起逃荒的,她們運氣還算好,路上沒遇到什麼匪寇之類的,就是沒有水和糧食,她的小兒子就沒能撐下來,半路上生了病,沒法看大夫,也沒有吃的喝的,沒兩天就人就沒了。

張嫂子大哭了一場,當時她還想,她小兒子從小跟個小牛犢子似的,都沒能撐住,那狗兒從小體弱多病的隻怕早就……

於是,在陸老頭回來遷墳之前,她一直都覺得狗兒也沒了,每次給她小兒子燒紙的時候,都順帶給狗兒也燒一份,還一直念叨自家兒子,在黃泉路上要多護著些狗兒弟弟……

陸老頭回來的時候這邊早已經安穩下來,得知他們全家都好好的,還在京州站穩了腳,甚至要把祖墳遷走,她為他們高興的同時,回去後又哭了一場,當天晚上燒了好多紙給小兒子,說不知道這些年都隻有他一個人,應當再多燒點錢給他。

陸老頭和陸老大回來的時候,帶了

好幾車的好東西,那時候村裏每家每戶都收到了陸家人送的溫暖,棉被,糧食米麵,甚至還有錢。

張嫂子一家之前就跟陸家關係好,又是村裏為數不多的熟人,陸老頭給了很多,也正是因為如此,她家現在日子過得還不錯,如今她男人在街上擺了個小攤子賣煎餅,收入也還算可觀。

聽陸老頭的建議,家裏兩個兒子送去了學堂讀書,剩下一個姑娘也送到城裏拜了一個賬房先生當師父,這些年就跟著她師父在給有錢人家當賬房,前途一片大好。

隻是偶爾還是會想起那早夭的小兒子,要是他不生病,這會兒也能跟狗兒一般大了。

想到這裏,忍不住又開始落淚。

人死不能複生,薑玖娘雖心中難過,但也幫不上什麼忙,隻能勸她節哀。

趁他們說話的時候,其他人已經手腳麻利地幫著把院子裏的東西收拾好了,有人甚至輕車熟路去堂屋的大櫃子裏抱出來厚厚的棉被鋪蓋,準備在院子裏曬一曬,讓他們晚上睡著才暖和。

薑玖娘有些驚訝,張嫂子抹了一把眼淚,收拾好心情,解釋道:“陸家是我們的大恩人,我們現在能把日子過好,都是你們陸家幫的忙,我們無以為報,便每家每戶輪流來給你們家收拾屋子,每天都有人來,所以如今你家什麼東西放在哪裏,再沒有比我們更清楚的了!”

說到這個,張嫂子臉上重新有了笑意。

這還真是薑

玖娘兩口子沒想到的,原以為是有人住,沒想到是村民們一直在幫忙打掃,隻怕這沒人住的院子要比這些村民家裏還要幹淨整潔。

村民淳樸,這是他們報答陸家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