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忽然想起阿榆幾次提及的羅家妹妹。
這位羅家小娘子,能在危難之際,不惜代價救護秦家女,並傾盡所有支持秦家女前來京師,與秦家的關係好得勿庸置疑。若真正的秦家女出事,羅小娘子會出手嗎?
若二人情誼為真……羅小娘子必定會出手!
沈惟清悚然而驚。
阿榆……究竟是秦家小娘子,還是羅家小娘子?
若是秦家小娘子倒也罷了,若是羅家小娘子,她為何苦苦糾結於沈秦兩家的婚約?想取代秦家女嫁入沈家嗎?
沈惟清心頭一跳,慢慢道:“魏羽還在真定府調查,算時間,他也快有消息傳回來了!明日還是先陪她看下八年前的案卷,看有無背後元凶的線索吧……”
“八年前……”
久經風霜的沈老相公,發出一聲長長的歎息。
-----
沈綸發了話,阿榆果然第二天一早便拿到了那年飲福大宴的案卷。
飲福受胙之禮儀,自古有之。
郊祀大典後,三獻完畢,禮官會將祭酒祭肉奉獻給皇帝。因這些酒和酒祭獻過天地祖先,領了天地祖先之賜福,故其酒被稱為福酒,其肉則叫作胙肉。皇帝飲下福酒,收下胙肉,稱作飲福受胙,天地祖先庇佑賜福之意。
“國命在禮,君命在天。陳誠惟肅,飲福惟虔”,所指便是飲福儀式。
本朝興於亂世,太祖皇帝重整山河,思及禮崩樂壞數十年,甫登帝位,便行郊祀大典,以示天下正統,從
此綱常重建,禮樂回歸。大典畢,皇帝將福酒、胙肉轉賜臣下,讓眾臣同飲福酒,共食胙肉,同享天地賜福,共受神祇蔭庇。
眾臣同受福酒的宴會,便是飲福大宴,每次郊祭大典後會在廣德殿或集英殿舉行,與春秋大宴、聖節大宴,並稱為本朝三大國宴。
飲福大宴最要緊的,就在於君臣同享天地福蔭,示百姓以大國繁華盛況、示外使以天朝赫赫威儀,然後惠賜神靈福澤以示君恩浩蕩。
關係一國臉麵,故而每次飲福大宴鋪陳得極盡奢華,殿外紮有群仙隊仗、六番進貢、九龍五鳳等種種山樓排場,殿內則陳錦繡,垂香球,設銀香獸、禦茶床,布置得華美眩目,盡顯大國風範,令使節臣工見之心折。
八年多前的那場飲福大宴,同樣是這等規格。開國這些年來,有司自有一套流程,忙而不亂,至大宴當日,集英殿內外一應陳設用具已擺布妥當。
朝會宴享、奉供酒膳之事,便由太官令秦池負責。
飲福大宴氣勢雖宏,但最重要的程序乃是賜福酒、分胙肉,宴會所用飲食倒是其次,一般隻用最尋常的豬、羊、牛、魚及當季的蔬菜瓜果,並不十分奢侈,以免壓了福酒、胙肉的風頭。
隻是皇家氣派,即使最尋常的食材,也能做出花樣百出的吃食來,讓人食指大動。
秦池親自排布了各式菜肴,多精致可口,甚得眾人誇讚。但問題出在酒過三
巡後的賜飲福酒上。
彼時祭祀所用福酒統共十壇,禮畢官家自取一壇,宗室長輩同分一壇,皇後妃嬪同分一壇,便隻剩了七壇。但賜飲福酒之際,眾人驀地發現,福酒竟少了三壇。
飲福飲福,飲的就是福酒。哪怕菜肴出了問題,大可另尋食材更換。
福酒少了,官家賜酒之際,拿什麼去賞群臣?
郊祭之後,出此紕漏,又是何等晦氣?
傳召來的臣工人數,原是根據福酒的數量確定的,如今驟然少了三壇,缺口不是一般地大,最後分到眾臣手中的酒,大多隻有半盞。
眾臣雖不敢爭多寡,但此事終非小事,光祿寺也不敢隱瞞,最終將秦池推了出來。
預備祭祀三牲和美酒的,是秦池;祭祀完畢,大宴前從禮官那裏接收剩下福酒胙肉的,也是秦池。如今丟了三壇福酒,最需要被追究責任的,當然也是秦池。
此時沈綸尚是宰相,即便不考慮孫兒輩的婚事,顧念秦家太爺的情分,也會努力查明真相,還秦池清白。
但事涉飲福大宴,牽涉各部人馬極多,光祿寺本身還有光祿寺卿 、少卿、丞及主薄,祭酒又涉及法酒庫、太官物料庫,又有殿中省負責官家衣食住處,太常寺負責禮樂、郊廟、社稷,宗正寺安排宗廟次序親疏;禮部雖徒具其名,卻也有個禮儀院,同樣能幹涉祭祀禮儀等事。
人物紛雜,丟失的福酒始終沒有頭緒。
沈綸還在加派人
手查問時,祭禮司祝鵲橋真人吞吞吐吐地說起,祭禮行畢,他隨著殿中省的人搬運福酒胙肉至光祿寺,殿中省帶走官家要的三壇,鵲橋真人便領人將其餘七壇福酒抬到光祿寺,交給太官令秦池清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