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今朝白玉滿堂,明日枯骨墳場3(1 / 2)

阿榆點頭。

“所以,你當機立斷,推出那個夥計,用他的性命填了此案?”

“他的確是凶手。何況……”

李長齡轉頭看向燭光映照下的靈牌,聲音很輕,“不用他的性命去填,難道用我的性命去填?”

順著他的目光,阿榆看著靈牌上的“李六郎”,心頭抽痛,不由伸出手,握住李長齡的手。

他的手並不像沈惟清那般溫暖有力,白皙細長,有著文士的精巧和秀致,卻冰冰冷冷的,迥異於他素日春風拂麵的感覺。

李是大姓,行六者不知幾許,便如李長齡自己在外自稱李三郎,若非相識之人,誰能由此辨出他身份?

然能得阿榆父母看重的李姓之人,天下能有幾個?

而阿榆恰好知道那麼一位姓李行六之人,是吟花弄月妙解音律的絕代詞人,也是從雕欄玉砌跌為階下囚的末代君王,最後一盅牽機,令他以最醜陋的姿態,毫無尊嚴地死去。

阿榆不敢細問李長齡的身世,更無法責怪他的自保之道。

她低問:“你與昌平侯……”

李長齡輕輕一笑,“我於他有價值,他於我,同樣有價值。”

他猶豫了下,說道:“昌平侯似乎很關注秦家的案子,我好奇秦家究竟有何秘密,便叫人將綁了你,想試探下你。”

“小錢兒!”

阿榆恍然大悟,“小錢兒是你的人!”

李長齡柔和地看著她。

“錢界吃了大虧後,我察覺事有蹊蹺,親身去了食店一回,這

才確定,開食店的小娘子,根本不是秦家孤女,而是……

我家失蹤多年的小瑜兒。”

當他重返京師,漸漸站穩腳跟,自然暗中打探過四叔一家的消息,也曾著力打探過小瑜兒的下落,卻一無所獲。

誰能想,昔年嬌軟懵懂的小女孩,竟這般再度出現在他身畔。

阿榆也在瞬間想明白了許多事。

“秦家真的有秘密!昌平侯幫鮑廉派人綁了酈母,阻止我查案,其實也是觀察我動態。那次在玉津園遇到的三名殺手,就是昌平侯的人吧?他們想殺我這個‘秦家孤女’滅口?沈惟清和壽王走得近,他們自是不在意一起滅了他。但那次以後,他們沒有再動手。”

她初到京師,就曾想過,釀成秦府血案的幕後黑手就在京師,或許會對她動手。

玉津園遇刺後,她懷疑過這些人與此有關,很希望這些人繼續動手,才好順藤摸瓜探清這些人的底細。

誰知對方毫無動作,淩嶽暗中觀察許久,也未發現有人盯著她。

如今看來,他們沒再動手,應與李長齡有關。

李長齡看著阿榆一瞬不瞬盯著自己的黑亮眼睛,苦笑,“沒錯,我告訴他們,這是個冒名頂替的小娘子,背後還有個厲害的師傅,應是衝著沈家來的,交給沈家頭疼就好,勸他們莫要生事,白白搭上幾條性命。”

“所以,他們盯的是秦家的秘密!秦家究竟掌握了何等秘密,遭遇滅門之禍不算,連

秦家孤女都不肯放過?”

阿榆原想著幕後之人既未向她動手,想來不會在意秦家漏網的孤女,秦藜也便安全了。

如今瞧來,昌平侯可能是秦家滅門案的幕後之人,至少也與其有關。

他們隻是不知秦家真的有女兒逃出生天,根本沒有放過秦家人的意思。

但即便是李長齡,也不知昌平侯為何如此緊盯秦家。

八年多前秦池離京之際,他剛剛嶄露頭角,豈會知曉其中內幕?

昌平侯便是有意交好於他,也不可能告知如此隱秘之事。

至於沈老在昌平侯到訪後為何病情加重,李長齡果然猜到了些因由。

“聽聞沈老相公是在楚王幽禁後致仕,小沈此次受打壓,則與跟壽王來往有關。

昌平侯必是警告沈老相公,若抉擇有誤,小沈和沈家,很難全身而退。”

李長齡冷冷一笑,“今朝白玉滿堂,明日枯骨墳場。官場浮沉,誰敢保誰全身而退?他昌平侯嗎?”

---

二人走出密室時,書房依然敞朗明亮,風雅閑適,仿若那幽暗密室裏濃到化不開的無望和悲傷,隻是一時的錯覺。

李長齡眉眼溫煦,雅態逸姿,依然是身在官場卻超然物外的雅士名臣。

他漫不經心地拂動袍袖,輕輕撫過那麵擋住密室的書架,然後頓在隔板的某處。

阿榆看著那處的兩枚指印,立時明白過來,“淩叔來過?”

李長齡悵然道:“他必定怨我害了喬娘子。此誠然是我之過,當

初該多留意些鮑廉的人品。”

可他年紀輕輕能高居宰輔之位,事務之繁冗難以想像,即便費盡心力,也不可能事事周全。

喬細雨於他,不過是見過數麵的侍婢。

他願出手照拂,願惠及其夫家,已算是念著故人之情,誰曾想鮑廉這等清流官員,竟會忘恩負義,做出殺人奪物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