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周府家宴(二)(1 / 2)

敖會雲想了一會兒,指著一盤菜裏的梨子說,“我就隨便說一個‘秋梨’吧。”

周若穀說,“這也悲了點。”

詩韻搶著說:“不管悲不悲,我恰好會接,就這個吧!”

大家笑話她,“原本也不是你接,你既然想好了,就從你這裏輪吧。”

詩韻就說:“梨嘛,梨花帶雨,是不是?”

周若穀說:“想不到你成天嘻嘻哈哈,書也沒少讀。那你說得出出處嗎?”

詩韻嘟著小嘴說,“哥哥也太小瞧人!梨花一枝帶春雨嘛,這有什麼不知道的?”

詩婷笑著接口,“詩韻雖然年紀小,看書倒是很多,不像我,讀不了書,一看見就犯困。”

敖會雲豎個大拇指誇獎道,“三小姐小小年紀就讀了?長恨歌?,真正不容易!”

詩韻好不神氣看著楚楚說:“楚楚姐姐,該你了!”

楚楚好笑道:“別人不知道,我還不知道,你哪裏就讀過什麼?長恨歌?……哎呦……好好好,我不說,我接,我接!”眾人聽楚楚話說一半哎呦一聲,詩韻又紅了臉瞪她,想來是詩韻在桌子底下或踢或踩了,不覺十分好笑。

楚楚等他們笑得差不多才不緊不慢地說:“雨潤。”周若穀讚了句好,便看著詩婷。

詩婷想了想說,“前些日子去廟裏時聽住持說了什麼‘普皆潤澤’,便是潤澤吧。”

周若穀暗暗想了想,咦了一聲,對詩婷說,“好妹妹,你換個詞吧!”

大家哄然笑了,都說“不能換,你快罰了酒吧!”

周若穀歎口氣喝了酒,指著桌上一盤豬蹄說,“我取名前可要提個要求,我起名的菜,要那做菜的人把做法用料什麼的說給大家聽,這樣起的名字才最貼切。”

敖會雲點頭道:“若穀說得有理,那小姐們且解說一下這道菜吧,會雲也很想聽聽。”

詩婷說,“這菜也沒什麼,普通的紅燒蹄而已,就是楚楚提議說用桂花糖換了原先的白砂糖,最後悶燒時又撒了一些幹桂花,所以有一股清香,吃起來也不油膩。”

周若穀笑說:“那我原來想的名字倒想對了。你們看‘蟾宮折桂’怎麼樣?”

敖會雲說:“好,借此好名預祝若穀你有朝一日考取功名,如願以償。”說罷,舉杯飲了。周若穀也飲盡了,便又開始新的接龍。

周若穀今日不知是何緣故,喝酒特別爽快,妹妹們每每罰酒他都替喝了,作了好名字,也敬上一杯,不一會兒麵上便翻起桃紅色。

待滿桌的菜都起好了名字,梅蘭竹菊和阿欽也早都吃完了,在邊上伺候著。敖會雲遣阿欽拿來紙筆,寫了一會兒交給周若穀,周若穀一看不由得眉開眼笑。三姐妹見周若穀看得開心,紛紛離席湊上去看,原是一張“周府秋宴"的單子,記下了所有的菜名與做法,還加上了品嚐後的讚語。

周府秋宴

蟾宮折桂:取豬手以紅燒之法炮製,以桂花糖替換普通糖著色,後撒以桂花幹、蓮子苦心燜燒。菜上桌自有清香,豬手久治而酥糯無比,入口即化,肥而不膩,糯而不粘。觀色僧還俗,聞香佛下龕!

小家碧玉:香芹取其嫩莖,配以新鮮蓮子,與百合同炒。菜色青白如玉石玲瓏,芹者如翡翠,蓮子如玉珠,以官窯裂紋瓷盤盛上,見之如有璁瓏之聲在耳,口感亦清淡爽脆。碧玉小家女,清秀而無媚。

蓮動下漁舟:將冕魚肉去骨與澱粉混揉,以薑汁料酒去腥,用舂子舂搗為泥狀,捏成柳葉狀,入水滾熟。另放蓴菜與三絲、蛋花,最後勾芡為羹。味道鮮美,魚丸嫩滑爽口,羹湯清爽開胃,蓴菜如蓮葉,魚丸似漁舟。魚羹好美味,小姐巧心思!

秋燕還巢:取童子雞一隻,抹以香油醬料,填以香米、臘肉,裹以荷葉,複以香泥裹之,投入灶下,飯熟灶熄時,敲泥取出荷葉包即呈盤上桌。荷葉既開,清香四溢,肉質香酥鮮嫩,腹中香米亦香滑可口,皆因油脂浸潤也!平常油鹽平常米,別樣製法別樣香!

後麵還記錄了四樣小菜,兩樣甜點。-

敖會雲說:“我數以年來,凡到一處吃到些特色美味便記錄下來,謄寫整理,現在已集成一本厚冊。如今我準備從中刪揀出特別美味的製成別冊,今天吃的這前四樣菜便是定要錄入別冊的!”

三姐妹聞言激動不已,嘴上還謙虛道,“這些粗茶淡飯,哪比得上敖公子吃的許多山珍海味?”

周若穀插嘴道:“粗茶淡飯又怎樣?花了心思去做就能不一樣。可是有些事情,花盡了心思,卻總是做得不對。唉,究竟錯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