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林言向來謹慎,沒有試過她也不敢一次性弄太多,便隻能先試個十來斤。
黃豆是昨晚就泡了的,林言又仔細的將豆子挑選了一下,確保豆子飽滿完整,且已經泡到豆子脹滿,豆皮裂開。
她又細細的清洗了幾遍後,將泡好的豆子上鍋蒸,蒸到豆子熟透,大概需要一個時辰的時間。
等待豆子蒸熟的時間,她又出去逛了一圈,見眾人都有條不紊的忙活著,便又去了雜物間,將之前備下的製作醬油的器具取了出來。
那是幾個陶翁,買這些時因著才租了院子,建了幾個大灶,買新的蒸籠等,她便貪了便宜,隨便買了幾個陶翁充當醬缸,還挑著便宜的買,幾個陶翁的造型相當的粗糙,甕口也不是很平整。
不過製作醬油,也夠用了。
林言把陶翁搬到了院子裏,又挑了幾桶剛剛燒開的開水,仔細的將陶翁裏裏外外的燙了幾遍,確保裏外全都消了毒。
又把一會兒需要用到的翻拌的鏟子,竹籃,笸籮等,也都一一消了毒,再晾曬至一旁。
她甚至怕有人路過不小心弄髒,一一叮囑了一遍。
豆子蒸熟,林言將豆子倒出來攤平晾涼,風幹水分。然後才又將麵粉灑在豆子上,用鍋鏟拌起了豆子。
麵粉的用量不需太多,大概是每顆豆子都能沾一圈麵粉的程度再多一點點。
拌完了豆子後,又將豆子攤平,蓋上幹淨的青茅草,便等著豆子發酵了。
本來如果有醬油曲的話,發酵的話就能快上許多了,但這會不是沒有嗎?
不過沒有也不影響什麼,就是需要的時間長一點。
至於需要多久,林言還真不知道。
於是接下來的時間,林言便總盯著豆子瞧,等到豆子上有了一層均勻的黃綠色黴菌,就算發酵好了。
發酵好的豆子黏連在了一起,林言又將消毒過的鏟子將發酵好的豆子揉散,又按著記憶中的流程,將豆子清洗幹淨,倒入笸籮,繼續讓豆子風幹晾曬一晚上。
第二日,燒水煮鹽,十斤豆子用三斤鹽三十斤水,煮好後倒入之前準備的幹淨陶翁中,再將風幹水汽的豆子放進鹽水裏,完全浸泡,然後用竹編的蓋子遮住了缸口,將醬缸放在太陽下曬著,讓它繼續發酵。
之所以要用竹編的蓋子,則是為了能夠透氣。
醬缸就放在了院子裏的一個角落下,通風,太陽也足。
醬需要每天翻動一次,翻動完之後繼續遮著缸口晾曬,一直曬至豆子差不多都融化了,醬油就釀好了。
林言琢磨著,這個過程隻怕得許久。
幸而夏日到了,夏日的太陽足,也許能縮短這其中需要耗費的時間。
等林言把豆子裝入陶翁中,沈靖安和沈懷安參加考試的時間也就到了。
二人在家裏創業的期間緊急備考,沈懷安就不說了,饒是沈靖安都感受到了期間的壓力。
神奇的事,若是往日,這種壓力之下,他早該病上一場了。
但這段時間,不是睡得晚,就是早上起得特別的早,可這等狀況下,他居然也堅持下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