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開始你們沒有共同的需求,千萬不要就此認為自己的婚嫗已經失敗了,因為世界上根本就沒有人能做到完全令別人滿意。同樣地,如果你丈夫沒有完全滿足你的要求,你也千萬不能因此就認為他不配做你的丈夫。
經過了“完全”的磨合之後,就會有大致“完善”的婚姻了。聰明的女人,應該學會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欣賞老公的優點,淡化他的不足。
和諧法則:
那種完美無缺的男人,隻有在童話裏才有。所以我們對老公不宜要求六高。如果他能為家庭提供生存保障,就不要太苛求他的溫情體貼:而對於能給自己帶來精神撫慰的丈夫,妻子就不要強求他再做個掙錢高手。
婚姻是生活方式的選擇
女人們在結婚之前,大都是堅定的愛情主義者,她們以為,隻要有深厚的感情基礎,就有美妙和諧的婚姻生活。可惜事實並非如此,選擇婚姻,不僅僅是選擇了愛情,更重要的,你還選擇了一種和以往完全不同的生活。
一家雜誌社提供了4800份調查表,問的是:什麼在維持婚姻中起著決定作用(愛情、孩子、性、收入、其他)?90%的人答的是愛情。可是從法院民事庭提供的資料看,根本不是那麼回事,在4800對協議離婚案中,真正因感情徹底破裂而離婚的不到10%,他們大多是被小事分開的。看來真正維持婚姻的不是愛情。
例如0001號案例:這對離婚者是一對老人,男的是教師,女的是醫生。
他們離婚的直接原因是:男的嗜煙,女的不習慣,女的是素食主義者,男的受不了。
再比如0002號案例:這對離婚者大學時曾是同學,上學時有3年的戀愛曆程,後來分在同一個城市,他們結婚5年後離異。直接原因是:男的老家是農村的,父母身體不好,姊妹又多,大事小事都要靠他,同學朋友都進入小康行列了,他們一家還過著緊日子,女的心裏不順,經常吵架,結果就分手了。
再比如第0010號案例:這一對結婚才半年,男的是警察,睡覺時喜歡開著窗,女的不喜歡;女的是護士,喜歡每天洗一次澡,男的做不到。倆人為此經常鬧矛盾,結果協議離婚。
有些人在婚姻上的失敗,並不是找錯了對象,而是從一開始就沒弄明白,在選擇愛情的同時,也就選擇了一種生活方式。
就是這種生活方式的小事,決定著婚姻的和諧。有些人沒有看到這一點最後使本來還愛著的兩個人走向了分手的道路。
生活方式的小事,卻可以讓原本相愛的兩個人分道揚鑣,可以決定婚姻生活的和諧與否。
在一個離婚事件裏,男主人公是這樣解釋他的離婚決定的:某一個早上起來,又看到一條沒有擰幹的毛巾水嗒嗒地撂在洗麵台上。五年了,無論他怎麼提醒她,她都不能把毛巾擰幹搭好。男主人公最後因為這條毛巾而徹底絕望,並勇氣頓生,不依不饒,堅決要求離婚。女人百思不得其解,不就是一條毛巾嗎?如果你愛我,怎麼你就不能幫我擰幹了搭好?男人的挫敗感更重,不就一條毛巾嗎?如果你愛我,怎麼你就不能改變一下自己,把它擰幹了搭好呢?
人與人之間的交往過程,其實就是估摸著對方的底線,並在彼此底線之上的一種互動往來。無奈的是,很多時候,人是不清楚自己的,更難以拿捏對方。當彼此的底線,尤其是致命底線呈現之時,也就是破裂的那一刻。
“所有的怨偶,其錐心的痛苦,都不在於大原則,而在小節目上。”當兩個獨立的人,共同生活在同一個屋簷下的時候,他們的習慣、嗜好,就如同身上的刺,雖然在碰到對方時不會造成很大的損傷,但長此以往,所有的怨!氣,就會形成他們婚姻生活中的巨大的隱患,然後在某一個臨界點爆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