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流民之路(1 / 2)

魏武看著遠處被白雪覆蓋的群山不由心中擔憂:自己之後到底前往何方?

自己穿越到了東漢末年,按李林所說現在是光和七年冬月,也就是184年11月,那惡吏說的內容,現在黃巾之亂已經被平息。按照書上說的,之後董卓入京,十八路諸侯起兵反董卓,群雄並起天下大亂。

現在這個亂世一定要找到靠山,不然我說不定哪天就死了。

想到此處魏武低頭看了看自己的打扮,不由眉頭一皺。

我這又穿劄甲又帶黃巾的一看就是黃巾軍啊,這不是走到哪裏麻煩跟到哪裏嗎?這劄甲不能留,穿著到處走一看就是叛軍啊。

隨即魏武便將劄甲和黃巾扔棄在路旁草叢中。

此時正值十一月,漫天飛雪,魏武獨自在山中行走,不知不覺便來到了一條大路上。

這時他看到遠處有十多名農民正在趕路,他們衣著破舊,渾身凍得瑟瑟發抖,人群中有一輛吱嘎亂響的牛車,上麵坐著一名老翁、兩名婦女和三個孩子,她們蜷縮在一張獸皮下仿佛那是她們唯一防寒的東西。

魏武見狀連忙從路旁跑出迎了上去。

誰了到,當那群農民看到魏武從路旁跑出時,紛紛驚慌失措,車上的婦女更是尖叫連連。而那些農民有些躲在車後,有些拿起草叉棍棒顫抖的對著魏武。

魏武見此情形連忙停了下來。

天啊,這群人是什麼反應?我不是把劄甲和黃巾扔了嗎?應該看不出我是黃巾軍啊?怎麼這種反應。

為了避免誤會,魏武連忙將手中長棍插在地上,抱拳說道:“各位朋友,請問你們要到哪裏去?”

隻見那些手握農具的農民一臉茫然紛紛看向牛車上的老翁。老翁皺著眉眯著眼上下打量了下魏武答道:“這位壯士,我等都是逃難的流民,身上沒有分文,也沒有什麼值錢的東西啊。”

魏武不由一愣:敢情這是把我當成劫路的歹徒了。

魏武微微一笑行禮道:“這位老丈,在下隻是路過的旅人,隻是想詢問一下你們的去處,並非劫路的歹人。”那老翁聽聞這才長舒一口氣答道:“那就好,那就好。我們是要去甘陵,聽聞甘陵相劉大人愛民如子,便想去尋條活路。”

甘陵相劉大人?難道是劉備?不對吧?

魏武行禮問道:“請問,這甘陵相劉大人是何人?” 老翁一臉詫異:“壯士不知這甘陵相劉大人?怪事,也罷。這劉大人便是劉虞,劉伯安,劉大人啊。”

劉虞?好像曆史書裏是有這麼個人,書上說他是個十分典型的仁義之人,還是漢氏後裔。

眼下自己穿越而來在這裏孤身一人,找個活路恐怕都難,如果那裏不錯不如就跟著他們一起前往甘陵,這也算有個照應。

魏武麵露微笑行禮問道:“巧了,我也要去甘陵,正好順路,能否一起同行?” 老翁思慮片刻問道:“敢問這位壯士是哪裏人士啊?”

魏武答道:“在下來自東北,我叫魏武。” 老翁聽聞一臉疑惑地看向周圍的人,他們也都麵麵相覷一臉不解。

這時老翁拍著手笑道:“想必壯士來自幽州,幽州正在東北方。那裏窮困潦倒還遭遇雪災,想必你也是出來尋生的。我看壯士你身形魁梧,氣宇軒昂一路上有壯士陪伴,想必那些歹人定不會加害我們。”

魏武行禮笑道:“那就多謝了,敢問老先生如何稱呼?” 老翁行禮答道:“先生不敢當,我姓孫名海,你叫我孫老翁便可。我身旁的這兩位是我的兩個兒媳婦,牽牛的這兩位是在下的兩名犬子,他是我的大兒子,孫大虎。這位是我的兒子,孫小虎……”

於是老人便向魏武介紹這些隨行的人。

聽著孫老翁的介紹,原來他們那裏也遭了災,於是舉家流亡,這一行人都是他的家人。魏武不由對眼前的孫老翁心生敬佩,這麼大的年紀依然為了自己的家族而奮鬥。

一路上,孫老翁一直在和魏武聊天,而他的家人也十分好奇眼前這小夥子。

孫老翁問道:“不知魏壯士,貴庚幾何啊?”

魏武笑道:“今年剛滿二十歲。”

“魏壯士獨身前往甘陵,你的妻室也在甘陵吧?”

“老伯,你看我才二十歲,哪裏來的妻室?”

孫老翁聽聞不由一愣:“魏壯士,尚未娶親?你父母沒有給你介紹嗎?”

早就聽聞古代,幾乎都是包辦婚姻,也有定娃娃親的,更講求門當戶對。

不對,這孫老翁這話茬怎麼感覺是要給我介紹老婆啊?

魏武行禮答道:“父母曾給我許了些姑娘,但都被我拒絕。大丈夫應帶三尺之劍,立不世之功,怎可被兒女私情禁錮!”

這句話確實給力,瞬間說的孫老翁一愣一愣的,他搖了搖手笑道:“哎,我就是一個種地的,這功不功的我真的不懂,反正隻要讓我的兒子兒媳還有家裏人能活著,就是我最大的功了。”

魏武聽到這句話,看著眼前的老伯,心裏不由一酸,不知道自己的父母怎麼樣了?自己到底能不能回去?會不會是自己死了才穿越到這的呢?如果自己死了,那麼父母看到屍體定會痛不欲生,母親有心髒病會不會出事?入冬了父親的腰間盤會不會又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