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名錦衣衛真氣境高手走了之後,崇禎帶著王承恩和其餘的五名錦衣衛漂洋過海落到另一座島上。
這座島便是西島北部的小門嶼。
小門嶼是澎湖縣西島北部的一個小島,這座小島隻有0.5平方公裏,海岸線也不過六七裏地。
但這座島礁,人跡罕至,在當時被視為仙人島。
意思是隻有神仙才能降臨這座島,人根本到不了這個島上。
因為西島人就比較少。
據說起初隻有幾戶膽大逃難的漁民在島上居住,然後在島上繁衍生息,這一住就是幾百年,一真到了清朝康熙年間,島上的漁民才逐漸多了起來,但也不超過百戶人家,這幾十戶人家都是靠打漁為生,因此西島又被稱為漁翁島。
小門峪離西島雖然隻有幾百米的海域,但是這裏全部是驚濤駭浪,平常的大海是無風三尺浪,而這裏至少是無風六尺浪。
如果海上多少有些風,這裏麵的海浪就像小房子一樣,波濤起伏,海浪通天。
如果遇到惡劣的天氣,風浪就會更大,動輒數丈之高,甚至數十丈,似乎能夠吞噬一切。
別說通過這片海域,膽小的甚至不敢站在岸邊觀看。據說有人站在岸邊觀看,曾經被海邊的海浪吞噬。
因此至今沒有人能從西島與小門島的海峽中間穿過。不管是大船小船,隻要來到這片海域,從來都是有來無回。船上不管有多少人,無一生還。
傳說明朝中期,西島上
有一個水性好的不服氣,他踩水踏浪能夠在海裏呆三天三夜,他覺得自己水裏的本事比較厲害,又準備當一次英雄,泅過這片海域,結果也是一去沒有消息。
從那時起,這片海域就成為魔鬼海域,死亡海域,再也沒有人敢涉足這片海域,雖然與西島隻隔幾百米,卻如同天人相隔,沒有人敢上這座島。
一直到了大明武帝崇禎時期,這座島礁仍然是荒蕪一人。
王承恩看著這令人眼暈的海浪,大白臉嚇得麵無血色,不停的後退,這吃人的海浪仿佛要追過來一般,狠狠的摔打在岩石上,如同碎玉一般撿起在空中,然後散落下來,發出嘩啦嘩啦的聲音。
白蓮花,白菊花,呂小鳳,李幺娘和唐萬才也為這眼前的驚濤駭浪,感到震驚。
“爺,我們這是要去哪兒?”王承恩道。
崇禎哈哈一笑,看著這些驚濤駭浪和迷人的海島風景,“王大伴,朕來到這裏,當然不是看風景來了。”
崇禎說到這裏,眺望這個小島的四周,果然是風景如畫,如在仙境中一般,又道:“盡管這裏的風景,朕從來沒有見過,非常獨特。但是朕來這裏麵要辦一件事,劉文秀,劉肇基他們很快就會敗下陣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