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多年再說這些也毫無意義,而且我們現在一家人齊心協力日子不也照樣過得下去,我和老頭喜歡向前看才有進步。”錦二婆子笑了笑說,看得很淡。
再說各自分開,才有她們小家的安寧,有好有壞吧。
“要我說你們夫妻就是太好心了。你們把人家當一家人看待,也得人家把你們當親人看待,家裏的田地是留給你們種還不是變著法子壓榨著你們的勞動力。”趙婆子替他們一家不值,也就她們念著親情。
錦家祖傳是做果條生意的,用米漿一道工序一道工序製作而成,做的過程很是冗雜和講究,做出來的果條非常韌性,特別好吃。
當初一大家子沒分家,錦老二繼承家裏的衣缽,做的果條手藝爐火純青。
錦老大和錦老三沒那手藝當然也沒心思學,兄弟二人好高騖遠;之後錦老二在村裏賣得還不錯便提出去鎮上發展,那時全家都不看好。
錦老二年輕那時有的是拚勁和熱血獨自隻身前去,起初生意不咋滴,甚至都賠了。
就在錦老二想放棄鎮上做生意的想法時無意間救了一個酒樓東家。那東家為了報答錦老二的恩情,說隻要酒樓不倒閉就會一輩子訂購她們家的果條,每天都會訂購兩百張果條,除卻成天一天能掙個幾百文,能穩住日子,已經很不錯了。
眼見生意開始有起色,當初最看不好的錦老大和錦老三便開始插一腳,遊說著錦老太讓錦老二把鎮上的生意給他們兄弟做,說他們別的不行做生意還是可以的。
家裏的農活向來都是錦老二操辦的,錦老二一心撲在鎮上的生意地裏的農活自然就少了打理,收成不是很好;當然還有一次就是錦二婆子差點落胎,幸好老天保佑孩子沒事;然後在錦老太太各種哭死哭活下,考慮再再三錦老二隻好把鎮上的生意讓出來,老老實實在家種田,也能照顧妻子。
眼看著生意能掙錢,錦老大和和錦老三腳踏實地地學習做果條手藝,倆人也是能說會道,借著酒樓東家的恩情各種找生意夥伴,久而久之鎮上的生意就歸他們所有;前腳掙了錢,後腳錦老大和錦老三提出了分家免得以後鬧矛盾,算盤打得在村裏的老黃狗都聽見了。
為了補償錦老二,錦老太太做決定把祖屋給錦老二一家還有旁邊一片空地,當然原因是錦老大和錦老三已經在鎮上站穩腳跟,買了房子開了鋪子,以後自然不會回到村裏住;至於十幾畝田地,兄弟三人平分。
錦老大和錦老三能說會道說給錦老二種,不過種出來的糧食要低價賣給他們。
還說是照顧錦老二這個好兄弟,不然早讓人別人種了。
因為果條的製作需要不少稻子,錦老二每年種的稻子除了供自家吃食,都是便宜賤賣給他們,有時差點連本都收不回來。
那倆兄弟卻一直說得好像天大的恩情一樣。
錦老二那時想著鎮上生意讓給她們,想在村裏賣也行日子也能過得不錯,兄弟二人就說到時祖傳手藝被人學了去,錦家老祖宗不得被活活氣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