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吃到優質好吃的粿條,那必須有耐心,每一道程序都不能偷工減料,必須做足了,耐心很重要。
少一點時間都會影響好感。
吃過錦老二的粿條都是吃了還想吃,有些人甚至還想效仿可就是做不出那個味道,畢竟是人家祖傳手藝的,哪有那麼容易學。
哪怕把工序告訴他了,人家也不一定能做得出來。
錦大財可以說是錦老二手把手教出來的,而他也很認真學甚至也很耐心,然而就是欠了點火候,在炊粿條的時候他的火候總是掌握得不到位,所以吃起來口感就差了不少。
因為用的是柴火,所以時間掌握比較難,時間太少粿條吃起來比較硬時間太長口感又太軟,失之毫厘差之千裏。
而錦老二就不一樣了,從小到大都是錦老爺一直手把手帶著的,可以說他學會走路、說話就一直在身邊帶著,耳濡目染,對於粿條的火候他掌握得爐火純青。
錦大財現在還需要靠點香來估算時間,錦老二完全不用他直接憑感覺,以前錦老爺帶在身邊一炊好他就嚷嚷著可以出爐了,所以他在這方麵是極其有天賦的。
錦大財不算有天賦可他有足夠的耐心,雖然做不出來的粿條達不到最完美,不過也算是有所繼承。至於錦老大和錦老三倆人心性漂浮根本靜不下來,喜歡另辟捷徑劍走偏鋒,每次做出來的都很差。
鋪子生意之所以還能這麼平穩,吃的就是錦老二以前幫助過酒樓的東家,一直打著錦老二的名義酒樓東家幫忙聯係著生意上的夥伴,還有打的是老錦家粿條被皇帝誇過好吃的招牌。
普通老百姓花費都會有從眾心理,當然也想皇帝都吃過她們也想吃試試看,而且價錢也不是很高,基本都吃得起。
若是老一輩的吃過錦老二做的,就會知道粿條真正味道會更好。
顧如意幫忙著把磨具給洗好,想到以後要是家裏生意好起來,她也算個老板娘了。
家務活她全攬下了,而榮吉祥和錦二婆子繼續繡花。
錦老二抱著錦鯉過來看看以後吃飯的家夥,也不管她聽不聽得懂,他一個勁地說著:“閨女,你看看以後爹會用這個掙錢,這是你祖祖祖夫留下來的手藝,爹已經很久沒做了想想真期待。
爹以後一定會讓你過上好日子的,你相不相信爹爹的能力?”
錦鯉果斷地點了點頭,甚至還鼓勵地拍了拍手,錦老二笑得合不攏嘴,“有你這麼支持著爹一點都不怕了,到時你嚐嚐爹的手藝好不好?”
錦鯉呀呀叫好,粿條她前世吃過,是去潮汕旅行的時候有一家專門做這個的,也是祖傳的曆史悠久,沒有現代化機器操作,而是手把手做的,每天銷量有限。
工序特別講究,用的也是柴火。那粿條吃起來可有韌性在嘴裏特別Q彈,當時她還問了老板為什麼不用機器快些也可以多賣點。
老板說這手藝若是用機器失去了原有的味道,雖然用機器做的看不出來什麼分別,可隻有吃過的人才能區分其中的差異。
而且他們也不想多掙錢砸了自己的招牌,純手工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