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陳提劍走到武場當中一站,向眾弟子道:“我這些日子一病累月,功夫也都擱荒了;子壽這把劍,倒很值得試一試。子壽,你拿這把劍給我看,你是繞著彎子,要究一究奇門十三劍劍點嗎?”
方子壽見師傅臉上隱含笑意,忙順著口氣應承道:“師傅,你老人家栽培我們。不過師傅病剛好,我怕你老過於勞神。”
太極陳含笑道:“子壽,我不是舍不得教給你,無奈你天資有限。”
耿永豐、談永年等,都一齊慫恿道:“師傅,你老人家精神要是好,你老就費心練一套吧。我們幾個人巴不得你老人家練一趟,我們看看哩。”
太極陳哼了一聲,卻又笑道:“我就知道子壽專好耍這小心眼。想要學劍,就弄一把好劍來給我看看。”
但是太極陳這回卻把方子壽的本意猜斷錯了。方子壽深感師傅救命洗冤之恩,無以為報,他花了五十六兩銀子,尋來這一把好劍,意思是看準了師傅愛的話,他就裝配好了,奉獻給師傅,聊盡孝心。他的酬恩微忱,可以借劍掬示了。不道意外的師傅錯疑他要學劍,這又是求之不得。
太極陳對群徒道:“連你們也誤會我了,我何嚐把太極門的武功秘惜不傳?我隻恨你們悟性太慢,耐心不足,教我費了多少唇舌,把拳訣劍點給你們講解了一遍又一遍,你們還是瞪著眼珠子發楞。你們總覺得我說的這些理論近乎空談,你們隻盼望我不講玄理,隻演實式把一招一式從頭到尾,都傳給你們,你們比葫蘆畫瓢,就算是學會了。告訴你,那不成!人人都是這樣,最怕我逼著練死式子,一個式子練二三十天,你們都嫌我太麻煩。‘人家會了,還這麼瑣碎!’殊不知太極拳這一門差之毫□,失之千裏,□根基一點也不許躐等含糊。子壽的脾氣就是沒耐心,又沒悟性,練個粗枝大葉還行,一到細處,你就嫌麻煩了。我不肯教你,不是舍不得,乃是看準你要半途而廢。你還記得嗎?我教你‘盤馬彎弓’那一招,隻教你站半個月,你就受不住了,那可怎麼行?現在你哥們幾個都盼望我把太極十三劍演一套,我就演一套,你們好好看著。自己那點不對,就勢改正過來。其實光看我練,不聽我辯開了細講,那不過是看熱鬧,除非你們自己有一點根,看我練還有點用。”
這時月到中天,清輝匝地,令人倍覺爽快。太極陳立身於月光之下,眼望清空,精神一提,立刻目攏英光,左手倒提劍把,右手掐劍訣,把門戶一立,雙臂一圈,立刻將劍換交右手,左手掐劍訣,指尖指到左額,劍尖上指天空,亮“舉火燒天”式。一變招,身隨劍走,“青龍探爪”、“白鶴抖翎”,把身法劍式倏然展開,說道:“你們留神看!”
登時間,劍光閃閃,泛起一團青光,進退起落,身劍合一。身法是迅若風飄,劍法是疾若電掣,果然不愧為技擊名家。
施展到“龍門三擊浪”,身隨劍起,嗖的一縱,縱出兩丈多遠,跟著一收勢,立刻仍回到原起勢的地方,連半步也不差,把劍重交左手,雖在病後,仍然攝得住氣。弟子們不禁歡呼:“今夜竟得觀太極十三劍的全套!”
忽然間,牆隅那邊人影一閃。眾人齊叫道:“誰?”
太極陳扭頭一看,原來是那個啞□路四。太極陳提劍走過兩步,大聲叫道:“是路四嗎?你還沒出去,你難道也想看我們的劍術嗎?”
啞巴轉身要走,忽又過來,嗬嗬了半晌,才用手一指兵刃,又指跨院門口。太極陳這才想起來,啞巴大概是等著師徒練完了,好進來收拾兵刃,關門上鎖,他一天的差事才算交代完。然而這個啞□的興頭卻也不小,他竟不去下房假寐等候,卻跑到這裏,看練劍演拳。太極陳不禁失笑道:“你也喜好這個嗎?你一個殘廢人,也要練太極拳嗎?”
啞巴比手劃腳,向太極陳做手勢。耿永豐說:“這可糟,好不容易師傅高高興興的講著武功,傳著劍術,卻叫啞巴打岔了!”走到啞巴麵前說道:“你忘了規矩了吧?師傅上武場,不許□人出入……”
啞巴一低頭,急忙轉身退出去了。
果然不出耿永豐所料,太極陳覺得多少有點疲累,遂向門人說道:“天不早了,明天再練吧。”
自此太極陳督促群徒,逐日的下場子,練功夫。不過有時不高興,還是教徒弟們自己練。
光陰荏苒,轉瞬又是一年。太極陳的大弟子傅劍南,十年受業,深領師恩,藝成出師,跌涉江湖,雖然魚雁常通,書璧時至,卻是師徒久違,已經七年沒見麵了。這一日傅劍南忽然帶著許多禮物,來到陳家溝,給師傅請安祝壽,順便還打聽一點別的事情。下次來訪可以直接百度搜索“嘀嗒小說網”或者www.dida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