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的另一個重要意義就是發現自我。鼓舞人心、塑造個性、磨礪人生的書籍對於實現這一目的大有裨益。
有些書使人胸懷遠大,其影響力確實能波及整個民族。那些能激勵人的誌向、喚醒人的潛能的書,其價值不可估量。
戈登·馬瑟的《為善》一書就影響了本傑明·富蘭克林的一生。
我們願意把自己與激勵我們建功立業的人聯係在一起嗎?那麼就讓我們去讀催人奮進的書吧,它們能把我們塑造得最好。
我們都知道,有時候當看了一本對我們產生強烈影響的書之後.我們會發生多麼大的變化。
有些書能打開人們的心靈之門,讓他們第一次得以窺見自己的潛力,成千上萬的人正是通過閱讀這類書才發現了自我。我認識一些人,他們不吝時日地閱讀一些好書,從而整個人生都受到影響,誌向也發生徹底改變,於是他們不再耽於玫瑰色的空想,他們的理想也變得更為崇高。
康奈爾大學的賴特校長曾說:“這個國家最需要學習的是真實、淳樸的道德觀和是非觀。應該重視傳記作品中的精華內容,重視高尚的義舉和奉獻精神。尤其應該讓人知道,最偉大的人不是最偉大的演說家,更不是詭計多端的政客——他們隻是禍根;我們需要的是仁義之人。如果象膚淺的男孩女孩那樣,看了好書也增長不了一點道德力量,那隻能給國家帶來損失。”
如果年輕人把曆史上那些偉人的思想作為精神食糧,那麼他們將不會再甘於平凡或平庸。他們會奮發向上,追求更為高遠的理想。
每一天都應當珍藏下一個有啟發性的思想,否則這一天就白過了。每一天都是時間之書中的一頁。《聖經》、《日常需要的力量》之類的手冊、埃弗雷特教授的《青年道德指南》之類的書、盧茜·基勒的《如果我重回少女時代》、艾瑪·沃克博士編的《保健美容》、羅伯特·史蒂文森的《紳士》之類的小品文、斯邁爾斯的《自己拯救自己》、約翰·拉斯金的《芝麻和百合花》,還有漢密爾頓懷特·馬畢幾年前在《婦女家庭雜誌》上聲明為勵誌書的《奮力向前》——這些作品能使年輕人變得忠信誠實、奮發向上。所以,甚至連馬歇爾·費爾德和約翰·沃納梅克在處理重大商業事務時都需要這些書的幫助。那些在成長道路上勇往直前的人是有福的,他們認識到了:
“在人間詠唱聖潔思想,
的奧林匹斯山上的歌手,
沐浴在這些思想中,
我們得以永葆青春。”
愛默生、奧裏利厄斯、愛爾克泰德和柏拉圖這些偉大哲學家的作品,能給讀者帶來巨大的精神享受。
除了小說,遊記是最能使人精神放鬆的書了,還有詩歌以及關於自然與科學研究的書籍它們都能怡情養性,升華人的精神境界,其中一些書還能象《自然科學》一樣,拓開最尖端的研究領域。
閱讀和研究詩歌如同領略美景。好的詩歌的確是對自然風光的詩意詮釋。維吉爾、朗費羅以及布賴恩特引導讀者用新的眼光看世界,就象拉斯金打開了亨利·比奇的雙眼一樣。
大量優秀的散文清新可人、情感細膩、頗具詩歌之風,隻是缺乏韻律。接觸了尼生、莎士比亞和其他才華橫溢的英國詩人的作品,實際上就是在接受一種文科教育。羅爾夫公司出版的莎士比亞作品集是便攜型的,最便於閱讀;帕爾格雷夫編輯的英文詩歌《金庫》得到了丁尼生協助;他編的《孩子的詩歌寶庫》相當有魅力,愛默生的《帕爾納索斯》、維吉爾的《三世紀的歌》都是曆久不衰的著名詩集。
在家裏讀書的確可以取代大學教育,而且經濟方便,何樂而不為呢?各種知識盡現眼前,知趣迷人。今天,世界上最出色的文學作品安頓在美國成千上萬家庭的書櫃裏,而在五十年前,這是隻有少數富人才能擁有的一種奢侈品。
所以,在這種大勢所趨的環境裏,一個美國人如果長大成人後還一無所知,胸無點墨,那真是莫大的恥辱!的確,各個領域的很多優秀作品現在都以短文的形式刊登在流行期刊上。許多最偉大的作家不吝時日、長途跋涉地旅行,收集創作素材,雜誌出版商也不惜花重金去出版讀者隻花十美分或十五美分就能買到的佳作。這樣,我們偉大的作家們長年累月辛苦勞作的成果,讀者在期刊和書籍上就能很輕鬆地看到了。
紐約的一個家資百萬的商界巨子帶我參觀了他坐落在第五大道上的豪華別墅,每一間房都布置得富麗堂皇,巧奪天工。他告訴我,僅一間臥室的裝潢就花了一萬美元。牆上掛滿了昂貴的油畫,房間裏陳設著奢華的家具和裝飾品,地上鋪的地毯精美得讓你簡直不敢落腳。他大筆花錢隻是為了感官享受,為了窮侈極奢,為了擺闊炫富,但房子裏難得見到一本書。生活在這種家庭裏的孩子能擁有豐厚的物質享受,卻不得不忍受無盡的精神饑餓,這真是莫大的遺憾、他告訴我說,他最初到這個城市的時候還是個窮小子,他所有的財產都包在一隻紅色的小印花手帕裏。“我現在是個百萬富翁了,”他說,“但是我想告訴你,如果能獲得一次體麵的教育,我願意付出現有財產的一半作為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