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稚嫩的曙光(2 / 2)

在人類到達宇宙毀滅的時候,誕生了數萬萬名鬥帝強者,那是張雲庭所處時代可望而不可即的存在。鬥聖強者已經超凡脫俗,一人可以相當於整個恒星的實力。而超越鬥聖的鬥帝,可以在宇宙中獨步天下,甚至幾乎到達不死不滅的地步。

哪怕是傳說中的黑洞,在鬥帝眼中,也是可以抗衡的。

這數萬萬名鬥帝,在整個宇宙的毀滅麵前沒有任何辦法,隻能隨著世界一起歸為塵土。無數人類科技,智慧的結晶,也隨之泯滅。在人類完全邁入星際時代以後,第一個建造的奇觀建築就是戴森球。

那是二十世紀一名科幻小說家提出的構想,假如用一種特質太陽帆,上麵布滿了光能發電板,然後用特殊結點連接起來,在恒星表麵組成一個巨大的包圍網,這樣就可以最大效率利用恒星所散發出的能量。地球利用太陽的能量僅占據太陽揮發出能量的60億分之一,假如全部利用,那簡直不敢相信。

這是古早小說家的美好想象,事實上,當人類科技邁入星際時代,反物質研究早已成熟,這是比核子能量更為龐大的能量。在星際時代製造戴森球,好比在工業時代建造長城,除了觀賞以外幾乎沒有用處。

但人類還是建造了,興許是為了紀念人類先賢偉大又充滿浪漫主義的想象,戴森球成為了著名了旅遊景觀,每年的接客量達到百億人次。

除了戴森球,還有一項著名的計劃,那就是黑暗殖民時代。

由於宇宙中的恒星無數,所以當人類對外探索時,總是產生主次矛盾。到達外域的人類很快可以利用技術和資源進行實力上的反超,然後割據一片空間生存,甚至有許多派出去的先遣隊,沒過幾年人類政權會受到先遣隊勢力的進攻。

如同歐洲殖民者那樣,無數人到達了美洲,那就是不是歐洲人了,他們自認美國人,然後建立了美國,然後反過來操縱歐洲的局勢。

這一度導致人類外派殖民隊時慎之又慎,甚至到達了不惜停止發展,也不願出現自相殘殺的地步。

當然,這在曆史中僅僅存在幾十年,和萬億年相比僅僅滄海一粟,在曆史的記載中隻有寥寥幾筆。張雲庭觀看著這片曆史,然後索然無味起來,任何期待和刺激都是建立在未知的情況下。再宏偉的景觀,每天看到也會膩的,他在想這就完了麼?

人類在地球中垂死掙紮,然後發展出輝煌的文明。這其中經曆過心酸和痛苦,到達了宇宙的終點。意義之外的存在是什麼?

張雲庭試著對過去的曆史做些手腳,看自己的努力能不能產生效果。

假如將人類的工業革命提前一千年,將會發生什麼。張雲庭在奇點處還是實驗,人類大概公元前四五百年左右從奴隸社會進入到封建社會,然後徘徊了近兩千兩百年,最後在18世紀進入到工業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