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3章至陰至陽(下)
何止是紅色的綢子,在我的陰陽術之下,我看到的是薊子洋,他安靜的坐在墓室的正中央,渾身上下裹滿了那種紅色的綢子。那是他曾經的戰友,那個陰陽家的女族長留給他的一件神器,又或者說一件武器。而此刻紅色的綢子飛舞著,延伸著,充滿了整個墓室,那些冰淩也被映照的變成了火紅色。薊子洋閉著眼睛,似乎像是一位遺世獨立的神明一樣。
就在我們驚訝的時候,墓室之中的那些堅硬無比的寒冰,竟然開始了融化,那種融化速度超出我的想象,就像是把冰淇淋放在了炭火之上一樣,那些堅冰飛快的消融。
我感覺到臉上有什麼東西冰涼的,低落下來,正要伸手摸一下,卻發現墓室以及我們所在的走廊竟然開始下雨了。準確的說這已經不能說是下雨那麼簡單了,應該說是下水,我從來沒有見過這麼大的雨,就像是用巨大的水桶向下澆水一樣,我感覺大家都跟我一樣驚訝,紅色的綢子,變成火紅色的冰淩,突如其來的大雨,隻是一瞬間,我們就全都變成了落湯雞。被大雨這麼一澆,大家似乎都和我一樣,一瞬間愣在了原地。
“這難道就是人工降雨麼?”被雨水這麼一澆,大哲也清醒了過來。
“人工降水,根據自然界降水形成的原理,人為補充某些形成降水的必要條件,促進雲滴迅速凝結或碰並增大成雨滴,降落到地麵。根據不同雲層的物理特性,選擇合適時機,用飛機、火箭向雲中播撒幹冰、碘化銀、鹽粉等催化劑,使雲層降水或增加降水量,以解除或緩解農田幹旱、增加水庫灌溉水量或供水能力,或增加發電水量等。運用雲和降水物理學原理,通過向雲中撒播降雨劑,比如鹽粉、幹冰或碘化銀等,使雲滴或冰晶增大到一定程度,降落到地麵,形成降水,又稱人工增加降水。撒播的方法有飛機在雲中撒播、高射炮或火箭將碘化銀炮彈射入雲中爆炸和地麵燃燒碘化銀焰劑等。是人工影響天氣中進行得最多的一項試驗。
人工影響雲的微物理過程,可以在一定條件下使本來不能自然降水的雲受激發而降水,也可使那些水分供應較多、往往能自然降水的雲,提高降水效率而增加降水量。但不能自然降水的雲能供應的水分較少,因此人工催化的經濟價值有限。一般在自然雲已經降水或者接近於降水的條件下,人工降水的方法才能發揮作用。可是胖子你真的覺得咱們現在的條件符合人工降雨麼?”雲希明說。
“這不是一切皆有可能麼。”大哲還是不服氣的說。
“水受到太陽光的照射後,就變成水蒸氣被蒸發到空氣中去了。水汽在高空遇到冷空氣便凝聚成小水滴。它們又小又輕,被空氣中的上升氣流托在空中。就是這些小水滴在空中聚成了雲。它主要依靠兩個手段,其一是凝結和凝華增大。其二是依靠雲滴的碰並增大。在雨滴形成的初期,雲滴主要依靠不斷吸收雲體四周的水氣來使自己凝結和凝華。如果雲體內的水氣能源源不斷得到供應和補充,使雲滴表麵經常處於過飽和狀態,那麼,這種凝結過程將會繼續下去,使雲滴不斷增大,成為雨滴。但有時雲內的水氣含量有限,在同一塊雲裏,水氣往往供不應求,這樣就不可能使每個雲滴都增大為較大的雨滴,有些較小的雲滴隻好歸並到較大的雲滴中去。如果雲內出現水滴和冰晶共存的情況,那麼,這種凝結和凝華增大過程將大大加快。當雲中的雲滴增大到一定程度時,由於大雲滴的體積和重量不斷增加,它們在下降過程中不僅能趕上那些速度較慢的小雲滴,而且還會吞並更多的小雲滴而使自己壯大起來。當大雲滴越長越大,最後大到空氣再也托不住它時,便從雲中直落到地麵,成為我們常見的雨水。按照這個說法來看,我們剛才遇到的更有可能的是自然降雨的過程。”雲希明說。
“什麼意思?你的意思是說我們這個墓室裏,剛才,自己,下雨了?”大哲驚訝的問。
“按道理來說是這樣的。”雲希明說,“自然界的雨,有四種類型,對流雨,地形雨,台風雨和鋒麵雨。對流雨,是指近地麵空氣局部受熱或高層空氣強烈降溫,導致上下層空氣發生對流,使低層空氣上升,水汽在高空冷卻、凝結而形成的雨,也叫熱雷雨。強度比較大,強烈的對流雨有可伴強風、雷電、冰雹、降雨或龍卷,但雨時較短,雨區範圍也較小,或呈不連續的條塊分布。有時在連綿雨中會夾有對流雨。這是因為在這時,空中的層狀雨雲中夾有強烈對流性的積雨雲,形成積層混合的雨雲所致。對流雲有明顯的地域性、季節性和日變化。赤道地帶全年以對流雨為主。我國對流雨最多地區是海南島和南嶺山區,就季節而言,以夏季最多,春季和秋季次之。就日變化而言,陸上多出現在下午到傍晚,海上和盆地區域多出現在夜間。海洋上的對流雨比大陸上少。”